倒计时30天——与心心念念的书画老师见面。
-------------------正文-------------------------
01想做与该做
为什么世界上存在“应该”与“想要”的区别呢?
一个来自外界,一个来自内心。
人屹立在世界上,感受来自大地的滋养与补给,来自家庭的温暖。一出生,我们就被纳入了世界——这个巨大的关系网中。难免的,外界总会对我们有所要求,我们也总该有所应答。
“应该”出现了。事实的真相就是这样吗?我们要对所有的要求有所应答?答案——不是。
我们总会在枷锁中,才开始向往自由;总会在失去以后,才意识到珍惜。这属不属于“视盲”?
当我们面对一堆“本应该”的时候,也许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调频”。问清楚自己,我对这个事情的真实感受是什么?我想做,还是不想做?当我们开始悦纳,我们才开始成长。
02学习不等于成长
学习是一种过程,它需要有结果。成长既是过程,也是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会有许多维度的事情要去做,例如处理好社交关系、做好职业工作、处理好家庭活动等等。就像“生命之花”这个小工具就帮我们清晰地把人生分为了几个维度,“生涯彩虹图”直观地显示了我们在一生中会扮演的不同角色。当我们开始使用这些工具,我们的确正在学习,但是我们不一定在成长。只有我们借助这些工具让自己的生活实现了一定的改变,我们才能说“我在成长”。
03逃避真是一个矛盾的选择
关于“通过学习逃避应该做的事情”这一点,其实我是没有意识到的。这是被我的生涯咨询师指出来的,我GET到的。看来我已经陷在学习的安全区有一段时间了。
为什么说逃避是一个矛盾的选择呢?
首先,我逃避的是我不想做的,但是是我应该做的。
再者,这个事情迟早都是要做的,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最后,逃避会把本应该用来做事的能量耗尽。
04行动计划
我要跳出这个安全区了,不然,温水煮青蛙,谁知道未来会如何。
走出舒适区,从简单地痛苦开始(其实也不痛苦,只要想到我的伟大目标和宏大蓝图)。
01保持觉知,坚持每天复盘。
02为自己设置小目标,主动与朋友链接,让社交的力量助力任务的完成。
03坚持做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