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觉,一定是由自己这个主体发出的。孔子说,“十有五而志于学”,一个孩子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发心要努力学习,这真的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两条件:一个是基本的生理指标,达到某个年龄阶段和认识水平,另一个大量相关信息的积累与铺垫。
有了这种自觉后,一定会走向学习方面的自律吗?不一定。至少还有以下几方面会影响到孩子的表现:
1.他有无自律的能力?
家长如果没有在成长过程中在某些方面约束孩子,让他明白界限的意义,以及伴随这个边界自己被激发的潜能,孩子孩子就很难具有这个能力。因为一直很随性,不懂得规则,更不知道怎么在约定的框架内赢。
2.需要自律的方面有无超过其总体的自律能力?
自我约束是需要耗费精力的,如果很多地方都需要自律的话,精力有限,可能就会捉襟见肘。有些孩子又希望学习成绩好,又想当班干部,还想在特长方面独树一致,这种求完美的想法和作法就可能超出了他本身能调动的力量,结果出乱子。
3.他的思维方式是否支持不断的自律循环?
所谓律,一定是有点紧张的,约束束缚,那就需要有松驰,而且就会有约束不了出误差的时候。此时,如何思考问题,让自律形成张弛有度,不断自我激励的良性循环就非常重要了。
现在我们来看家长能做些什么。
首先,不断的为孩子提供好的环境,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长的重要意义。其次,在他从自觉到自律的过程中,做好我们能辅助做的事情,提出踮踮脚能够到的要求,示范自我管理的思维方式。最后,和孩子一起接受目前的自律情况,继续小步前进的新循环。
哪位朋友有具体需要交流的例子,在评论栏写下来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