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到大学买了吉他,她要学吉他。对于她学习方面的要求,我们都痛快的答应着。我总觉着无论学什么,只要学就是有用的。她自己从网上买了吉他,然后在学校的吉他社报了名。吉他社有公共课,还有私教课,她说公共课学不好,又花钱报了私教课。
到了大学以后才知道,以前学的知识根本就不够用。学习这东西有着很大的地域性,对于我们这地方的学生来说,好像在学校里唯一的目的就是学习。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般没有什么业余的其他学习,只有学习那些必须去学的学科,来应付考试。而那些不需要考试的学科,都可以忽略不计。比如美术音乐劳动等等学科,发的书本都是嘎嘎新,卖废品的时候都觉得有点不舍得。
到了大学以后,除了学习一些必学的学科以外,很多业余的活动也就搞起来了。如果在大学以前根本就没接触过这些东西,你怎么去和那些平时都在学的学生去竞争?
在女儿的小学阶段,我给她报了古筝和跆拳道等学习班。古筝是他在众多乐器中自己选择的,但是学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女儿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学什么都比较聪明,领悟能力比较强,在和她同龄的孩子们中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虽然古筝最后也没有坚持到底,但是却从学古筝教会了她音乐方面的最基础的一些知识。最起码对乐谱不是那么一窍不通。她现在又报了吉他班,不管怎样,学总会是有用的,不为别的,只为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品质。
我们那个年代都是从农村生长起来的,别说学音乐,就连听音乐都是寥寥无几的事,我们面对的是广袤的大自然,是大自然里的花鸟虫鸣,对我们来说,音乐都在大自然中。青蛙的呱呱叫,聒噪的蝉鸣声,小鸟的低语声,还有早上大公鸡的引颈欢歌,牛羊赶回家时的咩咩哞哞声……这所有的一切,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真实的生活。
学校教室里没有音乐,更没有涂鸦,我们每天都是学语文,数学,那些需要考试的学科。那时候好像也没有听到多少流行的音乐,没有录音机,更没有电视,唯一的收音机也很少听到歌声。
就是那样的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从农村长起来的,后来又走进城市生活的人们。我们对于城市的一切都非常陌生,在一点一点的学习中,慢慢的学习在城市的一切。
如今,我们也只是小城市的主人。如果到了大城市,会有很多我们看都没看到的东西。地域决定了我们的眼界。有些东西是命里注定的,走不走出去是你的选择,而走出去了不回来又是另外一种选择。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你的选择决定了你一生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走向。
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局限性,但是我希望女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所以对于她的正当的要求,我都是有求必应。希望我女儿能够在大学里眼界能打开,要比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