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与别人更好相处,先从培养“亲和力”开始吧
01
监考换作以往对我来说,除了挠心还是挠心。可是这次的监考却不同,遇见了一名“搞艺术”的侯老师。一进门便主动微笑问我好,本来早上有点不开心的我,惆怅瞬间被他的微笑化解掉了。看吧,世界上总会有人以微笑待你的。
监考中,一名学生举手示意,请侯老师去拉上窗帘,可能因为阳光有点刺眼,影响他答题。侯老师拉完窗帘,幽默地回复学生说:“下次考试可以带个墨镜哈”。哈哈哈哈哈,全班学生都笑场了,当然我也在内。
笑完之后,我就在想,侯老师的课学生应该特别喜欢听吧。因为学生都不喜欢特别死板的老师,而他给人的感觉既亲切幽默还充满智慧。下来我问侯老师:“你上课是不是到课率很高?”侯老师答:“是的。我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喜欢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们积极性,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学有所用的效果。”
说到这里,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亲和力”这三个字,我想用到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吧。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比较好相处,不会给你带来压力感。
亲和力最早是属于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是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人际关系领域,某人对另外一人具有的友好表示,通常就形容这个人具有亲和力。
02
《哈佛商业评论》里有篇文章《先谈感情,再做领导》,相信很多人看了会有感触,尤其对于中国这样这样一个重感情和关系的社会。书中说,要让别人认可你的观点,先让别人认可你这个人再说。也就是说,要想做一个好的领导和同事,必须要和同事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
正如书中所言,当缺乏信任基础时,人们虽然表面上会跟从领导者,但私底下真正认同的可能性很小,即心悦诚服、持续地认同组织的价值、文化和使命。而亲和力可以有效地帮助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除隔阂。
《哈佛商业评论》通过研究发现,那些高效的领导人都是先展现自己的亲和力。因为一个新领导如果一上来就表现强势,下属们就开始在心里构筑防御工作,宁可少干,不要犯错。不管新领导的能力有多强,下面的工作却很难开展。
而高效的领导人会先密切联系群众,与大家建立信任,之后再推行一些艰难的变革,员工们更愿意配合,所以展现亲和力比能力更重要。
你看,因为侯老师的亲和力,学生的到课率就很高啊。
侯老师的一个笑脸,一句问候,我惆怅的早上居然能过的很愉快。后来,我们居然畅聊了两个小时。聊学生时代、聊艺术、聊他开的“赌场”,聊我可能是个“假”艺术生。
一个微笑,一句问好,看似都正常不过,但它却是对另外一个人的友好表示,也就是“亲和力”。
03
《哈佛商业评论》给出来一些关于建立亲和力的专家的研究,主要有三点:
拿捏恰当分寸:在说话时保持低音和微弱的音量,就像你在安慰朋友时会使用的声音。你使用的音调应努力让人觉得坦诚,即你是在直抒胸臆,没有附加任何伪装和情绪渲染。这么做,人们将感受到你对他们能力的信任。
感受对方的感觉:微笑,真心地微笑。在决定是否接受你的信息前,人们会首先决定是否接受你这个人。如果你使员工相信你的世界观与他们基本相同,那么人们不但会觉得你有同理心,而且会产生共同的感触,他们会相信你在认真倾听。因此,如果你希望人们同意并认同你,那么首先要认同对方。
微笑,真心地微笑:当我们真心微笑时,这种温暖的感觉带来良性循环。心情愉悦让我们露出微信,微笑让我们心情愉悦。这种脸部表情具有传染性。我们都有反射他人表情和情绪等非语言信息的倾向,因此当我们碰上一个笑容洋溢、性格阳光的人,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微笑。
要想生活充满“意思”,先从培养“亲和力”开始吧。相信你以笑脸迎生活,生活总会给予你阳光。
韩大爷读写训练营作品 李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