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8】《小学英语课这样上—基于11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模式和

【读书笔记8】《小学英语课这样上—基于11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模式和

作者: 芳草June | 来源:发表于2023-02-02 20:11 被阅读0次

(文  刘俊芳)

一、小学英语故事课的定义。

        小学英语故事课是指教师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以英语故事作为载体来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小学英语故事课的特点

1.趣味性 2.情节性

3.多样性  4.人文性

      故事是人们以叙述的方式认识世界的结果,布鲁纳曾说,“故事具有塑造我们日常经验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认识世界,了解多元文化,学习和感悟故事中的智慧与哲理。

三、小学英语故事课的教学模式

      3A五步法——Appreciate、 Act Advance。其中,Appreciate包括第一步感知故事和第二步理解故事,Act包括第三步表演故事和第四步复数故事,Advance即第五步能力提升。

四、故事课的教学策略

  1.激活背景,整体感知故事

      故事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情境式导入、背景式导入、设疑式导入、引用式导入、温故式导入等。

2.任务驱动,深入理解故事

例1:绘制故事情境节曲线图

如:Sima Guang and the Water Jar

例2:利用韦恩图理清人物关系

如:The Lion and the Mouse

        这样的图表呈现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的主人公——大狮子和小老鼠的特性一目了然,更是直观地将将两位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感情基调:一个是高大威猛的狮子,一个是瘦弱胆怯的老鼠,它们会有怎样的交集?学生对故事的情节充满期待。

例3:利用关键词复述文本教学片段

如:The Lion and the Mouse

    该课例的复述环节不是让学生以第三人称视角简单复述故事,而是将故事人物的经典对话提炼出关键词,以此引导学生以故事的第一人称视角有感情地再现故事情节。学生在看似简单的故事复述中,将整堂课的语言输入经过内化及情感积淀转化为语言输出。

(3)多维呈现,灵活演绎故事

      学生可以选择扮演其中的角色,描述其中的场景,也可以采用双簧、看画面配音、个人辩论、小组探究、实验模拟、守墓表演、沙画表演等方式参与其中,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来表演故事。

例1:创意演绎故事——双簧表演教学片段

      故事The Monkey's Wisdom,教师与学生合作表演,为大家呈现了富有趣味的双簧表演。一动一静,一说一演,充分发挥了个人优势。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任选一幅图练习。这样个性化的活动设计给学生带来多样化的活动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思维。(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练习并展示)

例2:创意演绎故事——看画配音教学片段

      在故事课Chang'e(嫦娥)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看动画配音或看静止画面配音。该课例在表演故事环节,通过配音活动,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轻松学英语的乐趣,增进了对故事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提供资源,大胆创编故事

例1:创设情境重编故事教学片段

    在故事课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教学中,在完成文本教学之后,语言输出环节,让学生“重编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培月球提供故事语言支架,供学生自由发挥。该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了语言学以致用的目的。

(5)关注故事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文化品格

例:顺应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愚公移山》教学片段

      在故事课Yu Gong Moved the Mountains(改编自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一课)中,教师要关注到故事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故事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学生心里埋下坚持愚公精神的种子,帮助学生感悟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重要意义。

(6)紧跟时代步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例:《张骞出使西域》教学片段

      在故事课Zhang Qian and the West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尾声设计了“话说张骞”作为课外延伸环节让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新时代“一带一路”理念的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8】《小学英语课这样上—基于11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模式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fi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