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常规漫谈 之209(0210)
今天继续谈谈说课模式——改进型说课模式
说课过程,从本质上是一种教师对教学的认识过程,是教师认识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每一个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都会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这种经验一般处在感性认识阶段,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又在新的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再实践,这就是说课重说理的认识理论上的意义。鉴于这样的认识,许多学校已形成不少改型说课模式,综合这些模式,我们可称为“多向组合说课模式”,其特点和操作过程介绍如下。
1个体与群体组合模式
(1)集体研讨
按学科或年级团队确定一门学科1~2个课题,集体讨论说课总体方案(一般由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召集),对说课表达的文字结构和内容体系作粗略探讨。
(2)专人准备
在集体探讨中推荐一或两名教师作具体说课准备,说课教师可以将集体讨论中初步的构思融入备课之中,汇集集体智慧,然后加上自身的特长,便会产生共性与个性听者与说者互为一体的效果。承担具体说课的教师,在准备中要进一步独立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最后写成说课讲稿。
(3)集中说课
即一人(或两人)说课,众人听评。“说者”所说的内容既有个人钻研的成果,又有集体意见的总;“听者”因为参与了前期的讨论,也很想听听说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意见纳入其中表达出来的。如果听众扩大到组外,那么组内成员的“参与经历”,会有共同的责任感,而提升了群体说评课的价值与功能。
(4)合作研讨
根据说课目标要求,群体参与评议,吸收合理化建议,进不足,形成新的共识。如果意见不能统一,可以求同存异,允许保留意见,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找出改进措施。
(5)积淀经验
说课教师根据众人评说的意见,对说稿作进一步修改。通过回味、反思、总结,提高对说课的理性认识的同时,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说课稿。说课稿可以代表小组参与校内外说课评比竞赛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