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开放及交融,使得原本横行欧美的个人主义文化逐渐渗透进以集体主义文化生活多年的东方国家。就目前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中产阶级人群)而言,两种文化的碰撞或者直接点儿说,东方国家受西方国家文化输出的影响,越来越多生活在中心城市的中青年人青睐追逐更自我些的行事方式,即偏个人主义文化的行为方式。
近年来,华夏大地影视文学作品甚至是媒体流行认知无一不把自主能力,将认识自己和做自己摆在重要位置。我们开始倡导脱离父母权力过度的管辖,鼓励不按部就班的成长轨迹,甚至是歌颂与众不同地活出自己。
与日俱增的青年人考虑到底自己喜欢什么,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归根结底,愈来愈多的人对找到“自我”,对认识“自我”感兴趣,也愿意花时间耗精力在其上。

到底什么是自我呢?
建议但凡有读书识字能力的人,即便看过我这篇文章的,最好找一些科学的书籍来看。切莫随意单纬度轻信经过多手且受撰文者个人理解滤出来的文章。滤出来的不一定是精华,甚至可能与科学研究有极大偏差。简言之,就是撰文者为达到文章论证目的这删除哪精简,或断章取义或以偏概全而主观意淫出来的大白话论述。极大可能,我的也是。
自我图式也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比如身强体壮的,超重的,聪明的等等,强烈地影响着我们对社会信息的加工。这会影响我们如何感知、回忆和评价他人和自己。
什么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1、我们扮演的角色;
2、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
3、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比如:当我们评价某人的表现时,不可能不把他和自己作比较。因此,我们可能会为别人的失败而暗自高兴,特别是当我们嫉妒的人遭受失败或遇到不幸,而我们不太可能遇到这种倒霉事之时。
4、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比如:有的人成功时会过多将功劳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失败时却认为主要由于外因导致。但也有的人,无论个人还是集体形式都将自己的地位摆的极其低,但凡有错误都首要认为是自己的错。
5、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比如:社会学家乔治*米德指出: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想象中他们如何评价我们。
6、周围的文化。
比如:究竟是人们更关注自我,所以喜欢听关注自我的歌,还是听多了关注自我的歌,人们也变得更加关注自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尚不能给出完整的解释,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吧。
——斜体字摘自《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瞧,自我是受许多纬度影响的。而每个纬度的深度及每个纬度间的交叉程度不同对人的影响也就大大不同。一句话,几个论点告诉你怎么成功,怎么活出你自己真就是草率赚点稿费的文章,莫当作人生指南。
作者:草莓味菊花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