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无意识跟有意识。两者区别用“吃饭”这个例子进行简单说明,吃饭前我们会从碗橱拿餐具,用碗盛饭碟子盛菜,会拿椅子坐在餐桌前,这些属于无意识心理活动; 假设参加一场工作饭局,与领导同事吃饭,在这样的一种场面上,有时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思考哪些话该讲还是不该讲,哪些行为动作适不适合在这场饭局中表现出来,这部分属于有意识心理活动。
将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并不是让我们去思考拿餐具应该怎样拿或者拿什么样的碗碟去盛菜盛饭。而是将一些在学习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无意识用意识之光去觉察它,看见它,将其变为意识层面,从而瓦解这部分痛苦。
先来了解一下痛苦的产生。
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对现状某种形式的不接受,某种形式的无意识抗拒。从思维层面上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思维通常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换句话说,你越是认同自己的思维,你就越感到痛苦。或者可以这样说:你越是接受当下,你受的苦就越少,也越能从小我思维中解脱出来。 ――《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举个例子,当发生了一件让我们感觉到痛苦的事情时,这种痛苦其实是我们的无意识层面在抗拒这件事情的发生,以及小我对此的认同。在这过程当中,思维活动为“抗拒这件事情的发生”,而小我认同于这样的抗拒。所以,思维上越抗拒,小我越认同,对这件事情的发生也就越感觉痛苦。
通常情况下,很少有人会觉察到自己的思维活动是怎样的,也就是被自己无意识的思维活动控制着,并由此产生痛苦。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去瓦解痛苦呢?通过觉察!把意识之光带进痛苦中。
你可以尝试着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意识去看看此时大脑有什么样的声音,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声音都不要去评判,只是静静的看着它,允许它的存在。
将注意力集中在你内心的感受上,了解到这就是痛苦之身并接受它的存在;别去想它,别让你的感受变成大脑和思维,不要去判断或者分析它,别在其中寻找你自己的身份认同;保持临在,继续观察你的内在。――《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痛苦之身不希望你直接去观察它并认清它,当你观察它,感觉到它在你体内的能量场并关注它时,那种无意识的认同就已经被打破了。这时,一种更高的意识状态产生了,称他为“临在” ――《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若能做到坚持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以及深挖是什么样的点让你有这样的情绪反应,就可以慢慢做到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思维活动。当能够觉察到思维活动时,就能看见它是怎样控制着你,怎样引起你一系列的情绪反应以及痛苦的产生。也就能将让你产生痛苦的那部分无意识变成意识,从而不再控制着你,也就达到了瓦解痛苦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