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那个5星级考试的备战策略

作者: Carolinemomo | 来源:发表于2017-12-23 22:57 被阅读41次

我在后台收到了很多留言,问我如何拿下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而且还是在怀孕和哺乳期间。特此,我特意整理了自己的和各位过来人的备考经验,分享给现在和将来对注册会计师考试蠢蠢欲动的你们。

1、考试内容

中国的注册会计师(CPA)考试分为2个阶段:专业考试阶段和综合考试阶段。专业阶段分为6门考试: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以下简称“财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以下简称“战略”)。考生必须在5年内通过专业阶段的6门考试,才有资格进入到综合阶段,综合阶段就是把这6科融合在2张卷子里,考试上午一场、下午一场,然后结束。

专业阶段各科满分100分,60即可考试通过,综合阶段2张卷子,各卷50分,合计得60分视为考试通过。

2、各科目简介

会计:分3大块内容:会计要素、特殊交易事项、合并处理和财务报表。综合性非常强,知识点分散、内容交叉,难度最大。

如果你非财务科班,强烈建议你先拿一本《基础会计学》一下,否则,你真搞不懂会计里的“借”“贷”到底是在说的个啥事。

审计:4大块内容:审计原理、审计测试流程和4大类交易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货币资金)、特殊事项、审计报告。知识点分散,难度仅次于会计。

审计难主要是因为它“不说人话”。比如,关于管理层诚信的问题,我们不直接说,“管理层诚信”,我们说“经过审计,我们没有证据表明管理层不诚信”。为规避和控制风险,审计的语言都是很严谨的,所以,一句你理解上还算“正常”的表述,是比较难发现他其中的漏洞所在的,而这,就是审计考核你的地方。

财务成本管理:3条主线: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基础、财务估值、投融资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

内容不交叉,但计算量最大,而且计算结果环环相扣,也是最容易“眼高手低”的科目。很多题目,你自我认为思路清晰,可就是算不出正确答案,其实前面有很多小细节的坑和数据处理的技巧,不经一定程度的训练,你只能被大量的计算占用了时间。

税法:4大块内容:商品和劳务税法、资产财产行为税法、所得税法、税务管理与程序。知识点非常分散,需要精确记忆和大量的计算。除了税率表会适当提供给你,其他的基本都需要你去记忆,但难度尚可。

经济法:涉及民法、商法、经济法三类中的11种法律,知识点非常分散,需要大量记忆,难度较低,但最不应该马虎对待。

在经济法的考试中,流传中郭守杰老师一句特别经典的话,“经济法会一点儿跟不会是一样的”。你如果不把这里面的知识点来来回回怎么回事搞清楚,到考场上,你可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挺简单的个事儿,你就是给不出正确答案。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大主题:公司的战略,公司的风险控制与内部控制。原来就是财务管理里一个章节的内容,后来单独出来成为一个考试科目。难度最低,知识点最集中,你大可以当做一本认知学书籍去看就可以了。

很多人都反应,战略需要背诵的东西太多,其实,你大可不必担心,掌握了理论的主要框架,到时候,你就充分发挥你的作文能力就可以了。当个开胃小菜,一考即可完成。

3、备考前的注意事项

辅导教材的选取:目前为止,市面上做的最好的就2家,东奥的《轻松过关》系列和中华会计网校的《应试指南》系列。强烈建议,不用买教材,只买考试辅导书即可。因为考试辅导书是前辈们根据考点之间的联系和重难点进行的超强概括和总结,只看辅导书的总结完全可以理解内容。且只买系列1就可以了,没必要买后期的强化练习册,因为你真的没时间做啊!

自学还是听课件:如果你是跨专业考试,建议购买网络课程,否则,凭你自己看,你可真不知道走到哪条不归路上去了。如果你是财务科班,除了法律类的税法和经济法科目外,其他科目不建议你全程听课件,因为课件的讲解是按没有基础的人的水平准备的,所以,听课件反而是浪费时间,你可以哪里不会听哪里,没有必要全听。

时间安排:如果你时间比较充裕可以选择一年考3门,2年专业,1年综合,2+1的时间方式通过;如果你时间不充裕,可以选择一年考2门,3年专业,1年综合,3+1的方式通过。

除非你是考霸中的战斗机,强烈不建议你一年报6门,打算全部通过,你以为这个传说中的5星级考试是在开玩笑那!

也强烈不建议,一年只考一门,考一门你非常容易轻敌,而且复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其他科目给你换脑子休息一下,长时间看你会很累,到头来,你这一门也不一定能通过。

科目安排:建议文理结合,由易到难。文科:战略、经济法、审计;理科:税法、会计、财管。文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记忆,理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你可以从理科中选择一科,跟一科文组合在一起。

至于考试科目顺序,因为审计会涉及大量对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的考核,所以,强烈建议安排在跟会计同一年考或在会计之后考更为妥当,其他科目无先后顺序的区分。

考试科目安排建议:第一年-战略+财务成本管理,第二年-经济法+税法,第三年-会计和审计,或第一年-税法+经济法+财管,第二年-会计+审计+战略。仅供参考。

4、高效备考策略

适用人群:

准备一年考2门。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备考的上班族。每天晚上只能拿出2-3个小时,每个周末(周六+周日)可以拿出8-9个小时复习,合计每周30个小时左右。有一些财务会计知识的储备,仅以考试60分通过为目标。

资源安排: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需要200-250小时;经济法、税法需要150-200小时;战略需要100-150小时。

第一轮复习:迅速掌握大部分知识点,了解考点和规律,适可而止,力求短期。时间长短为3-4周。

具体做法:

所有精力或重点精力投入到备考的较难的第一门科目中去,第二门科目没必要现在开始。

复习每一章节的《轻松过关1》或《应试指南》的知识点精讲,复习完后,只做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题先空着不做。

先看较简单的章节,尤其是会计,更应该调整顺序。因为会计的知识点安排是按照在报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所以导致一上来就是特别难的金融产品处理和长期股权投资,所以,对自己善良点吧!换一下顺序复习!

画思维导图,做到知识点的概念在心中有数。

做好计划,时间控制在3-4周内。

第二轮复习:强化知识点,时间控制在2-3周

具体做法:

针对于较难的那一门,复习每一章节从计算题和综合题入手,而且一定要亲自动手去写、去算,把过程一步步写下来,而不是仅在大脑中演绎。随时记录自己掉进去的坑。

针对较简单的第二门,第一遍复习可以现在开始,复习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精讲,然后把后面的习题全部做完。

每天的时间进行定量区分,此时,时间要稍微侧重给第二门。第一门与第二门的时间比例可已划分为1:1或1:2。

由于第一门的计算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建议可主要在周末进行。工作日可主要看第二门内容,对于第一门可主要复习知识点,或做些简单的计算,切不可周一到周五长达5天的时间没有碰第一门。

做好计划,时间控制在2-3周。

第三轮复习:真题题型强度冲刺,1-2周。

做近5年的历年真题,虽然每个章节后面都有真题,但是,你从头到尾整体来一遍真题,还是很有意义的。这样你才会体会到什么是考试的抓重点。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去做模拟题,但2-3套就够了。可以买单独的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也可以用辅导教材最后的3套模拟题就够了。

时间控制在1-2周即可。

最后一周考前冲刺:

不要再做新的题目,只复习自己已经熟悉和总结过的资料。

再次记忆一遍重点章节,分值较高的内容。简单部分,看一眼即过。

重点和分值高的题目,再复习一遍自己提炼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把思维导图再简单画一遍。

最后,上考场前给自己一个信念:凡是我不会的,考试都不考!

P.S.我不是在怀孕和哺乳2年的时间内通过CPA全部科目的考试的,而是考完了剩下的专业阶段2科和大综合阶段。

既然你已经都备考注会了,专业阶段考试1个月后,在11月份是注册税务师的考试(现在叫“全国税务师”),分《税法(一)》、 《税法(二)》、《涉税服务实务》、《涉税服务相关法律》和《财务与会计》5个科目,题目类型除“涉税服务实务”有部分简答题外,其他的全为选择题,而且考核的深度要比注会浅,当年有重科的部分,顺带就去考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注册会计师,那个5星级考试的备战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hc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