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看了不少 ,
还报过班儿向老师请教,
最终还是感觉效果不好
……
作为写作者,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有人说:“当局者迷”啊,看别人的文章时眼尖着呢,一下就能找出毛病,可看自己的文章时总是觉得还怪不错的。报班学习呢,只有学习期间老师才给批改作业,学完了就又进入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了……
听起来还是挺有道理的,所以如果总结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在于:
面对自己写出的文章,没有客观的自我判断能力。
有没有办法提升呢?当然有。
秋叶老师在他的新书《写作7堂课》中提出的两个方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两个方法分别是:清单式写作和复盘式写作。
清单式写作
首先强调一下,清单式写作不是清单体写作。
清单体写作是指一种文章结构,以列清单的方式写文章。
所谓清单式写作,就是把优质的文章应该具备的标准,列出一个清单,用来对照检查你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要求。所以清单式写作,实际上是一种修改文章的自助方法。
这个清单长啥样?咱们来看看《写作7堂课》这本书中提供的样本:
虽然这只是清单的一部分,但也足够让你明白,自检文章除了错别字以外,还有那么多可检查和思考 的项目。
但是这种清单从哪儿来呢?
途径有两个——
第一,借用他人的劳动成果
充分利用资源,找到与自己文章要求最接近的,直接套用,然后在使用过程中增删,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符合你个人的清单了。
具体的方式有:在网上搜索,从各种分享和训练营中搜集。我上面分享的秋叶老师使用的清单,大家也可以参考。
第二:自己建立清单
如果觉得别人的清单不太适合,那就动手自己建立。
有人担心自建清单可能会不够全面,这其实还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在作祟。
因为就算不全面,自己建立的清单也是最有针对性的,因为只有你最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比如,你总是“的地得”不分,这虽然是个小问题,但如果把它列入清单,每次都自检,慢慢你就能分清了)。另外,写出的清单不是千年不变的,你可以参考别人的来修改,也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完善。
所以,不要担心自己列的清单不完美,实际上这种方式好处多多。
首先,它可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另外,自己经过思考做的清单要比套用别人的更容易被记忆,被内化。你内化得越好,执行的就越好,提升的也越快。
有人还有疑虑:就算用了清单,可有时候自己觉得过关的,在牛人眼里却还差得很远。
这个问题怎么办?
那你需要继续使用第二种方法——
复盘式写作
复盘式写作并不是让你就复盘写篇文章,而是对你写作这个行动进行复盘。
网络时代的写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得到反馈。纸媒时代如果你投稿,多半石沉大海,没有回应。可如今只要你把文章发布出去,就能得到反馈。
有人说,哪有啊?根本没人理我。
“没人理”就是反馈啊。
如果没人点击,就说明读者对文章不感兴趣;如果点击量有了,但没人留言,就说明没引起共鸣;如果读完率不高,就说明不吸引人;如果还有人抱怨上当了,那你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标题党了……
这些反馈充分说明,如果你想不断提高写作水平,那么一篇文章的结束,不是在你点击“发布”的那一刻,因为之后,你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复盘。
复盘按照对象可以分为两类:
1、对别人的文章进行复盘:
对,你没看错,就是复盘别人的文章。
有些人不是总找不到自己和优秀文章之间的差别吗?那就去对那些好文章做复盘,其实就是拆解文章。很多牛人都分享说,拆解文章就是他们提升写作水平的一个利器。
这个利器的具体做法并不难,就是从标题、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故事讲述、论点论据、开头结尾,排版等多方面出发,找到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很多人,你要是说他不学习其实也挺冤的,因为他每天都坚持阅读爆文,或者优秀的公众号推送。但如果只停留在看上,就算有收获,也是极为有限的。
看10篇文章,不如拆解一篇文章。
2、对自己复盘:
拆解别人的文章,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
所以,好文章不光要看,还要按照前面提到的框架去思考,而且光思考还不行,还要记录。
这个记录,不但要在保存的文章上标注出来,还要把精华内容分门别类地纳入自己的框架之中。
比如,好的标题、故事、金句收入个人素材库,好的内容、好的写作技巧纳入知识框架,必要的项目归入写作清单……
这其实就是通过对文章的拆解在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框架体系,之后运用这个体系再回看自己的文章,你的眼光就会不同以往。
拆解得越多,复盘得越多,你也就越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
就这样,你可以只依靠自己就能走上写作提升的快行道。
了解了“清单式写作”和“复盘式写作”之后,你会发现两者其实不是运用于写作本身,而是运用于自我的监督和检查。
那岂不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当然,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否则,你每天只是按照既有的方式和思路去写作,不走出舒适圈,很难有进步。
因此,要想避免写作原地踏步,请尝试运用这两个方法,不断完善自检工具,监督个人成长。
秋叶老师在《写作7堂课》里说:如果没有持续的迭代升级,就好比是在重复地画圆。你会发现自己不断地在长胖,就是没有长高。
这比喻多形象,很生动地说明了无效努力的可怕,让我们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