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和你身边的朋友都发生过这样一类故事。
小李在网上开了一家奶粉店,兼职卖卖奶粉,年轻人嘛,都想有个副业。但是因为没有太多时间打理,小李的奶粉店生意不是太好,只能赚一点零花钱。一次,小李的一位朋友小吴恰好刚生完孩子,就来问小李买奶粉。谈到价格时,小李考虑到和小吴之间的关系,就给了她一个“友情价”——只计了进货成本,并除去了快递费,根本不赚小吴的钱。如果算上人工的话,小李就几乎是赔钱的。
不曾想到的是,此后小吴认准了小李家的奶粉,陆陆续续又买了很多次,而小李每次都只能硬着头皮收一个 “友情价”。这让小李感觉很尴尬,一次、两次还好,朋友嘛,不赚钱就不赚钱呗。可长期这么下来,小李有点吃不消了,毕竟除了进货钱,她自己还要支付各种成本。
思来想去之后,当小吴再一次向小李买奶粉时,小李只好告诉小吴,价格要适当提高一点。当时小吴嘴上说理解,但此次之后,小吴再也没有来小李这里买过奶粉。
后来的某一天,小李从其他朋友那里得知,小吴到处跟别人说,自己之前卖奶粉时给她最低价,是为了诱惑她,等养熟了,就开始“杀熟”赚她的钱。听到这样的说法,小李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龙猫乐观开朗,性格温顺,是纯洁心灵的守护神。对人“好”,有的人想让人知道,有的人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好”,大抵是初衷里就无所求,只是无痕的温暖,也避免在提供善意的时候,不至戳破他人的难堪。
所谓的“好”,是一种善意,但往往是自己定义的,而可能不是对方真心需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和朋友之间就会有信息的不对称,你的“好”可能会付诸东流,甚至遭到埋怨。如上面故事的主人公所遭遇的一样,有苦自己吃。所以你要和对方确认,就是你主动去跟别人说明你的“好”、你的善意,让他们知道你的好心、善意以及你做的好事,为自己争得“理”,争取公平,也争取人性的正义,而不是吃亏,以及吃亏后的自怨自艾。
当你遇到,因为你的好而把你的付出当作理所应当,或者因为你的善良、隐忍与默默承受使得别人反而轻视你、忽视你、不尊重你的时候,你应该及时为自己的情感“止损”,有理有据地让这类人知道,你付出了什么。
你的好,要让人知道,即使提供善意的人是不需要回报的,也应该给对方知情的权利以及回馈的机会。我相信善意的接受者在获得别人的“好”以后,通常情况下也会有回馈的欲望,所以应该让对方知道善意的来源,礼尚往来。
你的好,要让人知道,还有这样一种必要,有时你提供的善意也是需要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接受,那种一味强加给他人的“好”,往往又可能被别人误解。例如,也许你提供的匿名礼物对方并不喜欢,也许你暗自的关心对方并不需要,也许你暗中的庇护限制了对方的自由……这些好心、善意,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接受者的评价而做出改变,则毫无意义,甚至会伤害他人,变成了“自私”,变成了“好心办坏事”。
你的好,要让人知道,如果是慈善公益,公开透明是很有必要的。慈善组织需要详尽地公布每一笔善款的来源,小到一分钱、一瓶水,从而证明自己的清廉。即使是大量的匿名捐款,也会一一登记,公开列明。如果是名人做公益,利用名人的影响力,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需要帮助的群体。
妖物善化成极其可爱的精灵,陪伴童年时光不再孤单。总之,于己于人,让得到善意的人知情,对于建立一个良好互动、良性循环的人际关系都是很有帮助的。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