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1君子乐义民为国本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1君子乐义民为国本

作者: 琴诗书画 | 来源:发表于2021-04-14 17:31 被阅读0次

    淮南子》卷10缪称诗解11君子乐义民为国本

    题文诗:

    君子,乐有余,而名不足,小人也者,

    乐不足,而名有余.有余不足,相去昭远.

    含而弗吐,在情不萌,未之闻也.君子思义,

    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哭哀则同,

    所以哀异.哀乐袭人,情也深矣.凿地漂池,

    或凿或填,其非止以,劳苦民也.各从其蹠,

    而乱生焉.其载情一,施人则异.唐虞日孳,

    以致于王;桀纣日怏,以致于死,不知后世,

    之讥己也.之常,苦即乐,失乐则哀.

    知生之乐,必知死哀.义者不可,以利,

    勇者不可,以惧,如渴者不,可虚器欺.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小人,

    蛮夷皆能;君子生善,诱然,日月争光,

    弗能遏夺.故治国其,乐所以存,亡国,

    乐所以亡.金不消释,则不流形,忧寻不诚,

    则不法民.上不在民,绝民之系.本而,

    民系固也.君主至德,大节举,小节.

    齐桓公者,举而不密,失乎闺内,得乎本朝;

    晋文公者,密而不举.得乎闺内,失乎境外. 

    【原文】

         君子者,乐有余而名不足,小人乐不足而名有余。观于有余不足之相去,昭然远矣。含而弗吐,在情而不萌者,未之闻也。  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子曰:“钧之哭也,曰:‘子予奈何兮乘我何’其哀则同,其所以哀则异。”故哀乐之袭人情也深矣。凿地漂池,非止以劳苦民也。各从其蹠而乱生焉。其载情一也,施人则异矣。故唐、虞日孳孳以致于王,桀、纣日怏怏以致于死,不知后世之讥己也。凡人情,说其所苦即乐,失其所乐则哀。故知生之乐,必知死之哀。有义者不可欺以利,有勇者不可劫以惧,如饥渴者不可欺以虚器也。人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嫚生乎小人,蛮夷皆能之;善生乎君子,诱然与日月争光,天下弗能遏夺。故治国乐其所以存,亡国亦乐其所以亡也。金锡不消释则不流刑,上忧寻不诚则不法民。忧寻不在民,则是绝民之系也。君反本,而民系固也。至德小节备,大节举。齐桓举而不密,晋文密而不举。晋文得之乎闺内,失之乎境外;齐桓失之乎闺内,而得之乎本朝。

     【译文】

    君子快乐有余而名誉不足,而小人则是快乐不足而名誉有余。看看他们之间的有余和不足,就能知道他们间的差距。内心形成情感而不吐露、有真情而不流露在外,这种情况还没听说过。君子考虑的是义而忽略的是利,而小人贪求的是利而不顾义。孔子说:“子予说同样是哭,有什么不一样。我对他说:‘子予,你这样的问题怎么奈何得了我呢!尽管他们的哭是一样的,但哀哭的原因却是不一样的呀!’”所以哀和乐触及侵入人的感情是多么地深呀。有些人想池子,另些人又想将池子填上,这些人并不一定存心想折腾百姓、劳役民众,只是各自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而搞出的乱子。这就说明每人都具有的意愿和情感是一样的,但给别人造成的影响却是不一样的。

     所以尧舜每天都孜孜不倦地修养德行,终于达到天下大治;桀纣每天贪心不足郁闷不乐而导致死亡,还不知后世人在讥笑自己。

    大凡人之常情是这样的:解脱了痛苦的事便快乐,丧失了快乐的事和物就感到哀伤,所以知道生的欢乐,就一定知道死的悲哀。对于坚守道义的人是不能用利去诱骗他的,对于勇敢的人就别想以恐惧来威胁他,就像对饥渴者不能用空罐子来蒙骗他一样。人的贪望多了,道义就会亏损;忧虑多了就会损害智慧,畏惧多了就会伤害勇气。傲慢蛮横产生在小人身上,不开化的蛮夷都是这样做的;善良仁慈产生在君子身上,这些美德可与日月争光辉,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遏止改变它。所以达到大治的国家的国君喜欢的是使国家赖以长治久安的美德,亡国的国君喜爱的是致使国家灭亡的东西。铁矿物不能溶化成液态,就不能浇入模子,君主的忧思不诚恳就无法规范民众。忧思的不是广大百姓的事,也就无法和民众取得联系。君主如能返归到治国的根本,那么与民众的联系就牢固了。君主最好的德行是既注重大节,也不忽略任何小节。齐桓公注重大节而不注意小节,晋文公与此相反,是不注意大节而注重小节。所以晋文公宫内的事处理得很好,但和各国的国际关系处理得不好;齐桓公对内宫的事处理失误,但对本朝朝政治理得很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1君子乐义民为国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nt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