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幻小说《我爱机器人》《冰与火的星球》读后:科学应该是科幻的基础,灭绝未必是生命的未来
作者:曲润琏
时间:20180811
《我爱机器人》,作者,芬兰苏姗妮 范 鲁尹。没搜到写作年代。估计是最近五年的作品。这是我对刘慈欣等人有点微词的地方:既然好心为青少年提供精神粮食,何不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说说入选本专辑的理由,写写作者的介绍。
这小说,放在普通小说堆里,也算及格。作者擅长心理描写,对青少年朋友间的友情,和稚嫩的爱情,描写细腻。作者非常看重艺术,把音乐的巨大意义,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人类本质的高度。可能与作者本人的职业有关吧。另外,对对政治、阴谋、悬疑等色彩,也有设计和布局。
可惜我觉得,作者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科学素养,欠火候。理论上讲,机器人,是有可能产生类似生命的反应的,比如将机器人的大脑,采用生物反应池的形式来设计,推进其进化。这需要对人脑,人类思维,生物进化机制,计算机的本质,哲学,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和现状,均有较深了解,才能将相关科学素养,深入骨髓。之后再创作科幻小说,才不失大格。
作者设计的主人公,男机器人和女机器人,突然就拥有了领悟和追求音乐的能力(喻指其拥有人类本质特点了),但在研发机制与机理的突破方面,丝毫没有提及。这就不是科幻了,这是瞎想。而且,男机器人与女机器人,是两个批次两个型号,为何突然就都拥有了人性?机器人病毒是个什么鬼,是真的生物类病毒,还是计算机病毒?
小说中的不少机器人,已经像人类一样思考、争论、与同类进行有感情的联络了。这些行为,在我看来,在代表人性本质特点方面,不比音乐能力更差。既然全体机器人,都已经莫名其妙像人了,还有必要纠结是否应拥有人权吗?
科学基础不牢固的科幻,画虎不成反类犬。不如直接按照玄幻的路子写,至少不会浪费科幻迷的时间。
《冰与火的星球》,苏学军著。写作时间,大概在最近十年吧。
作者带我们游览了大灭绝后的未来,也可以说,回到了艰难的史前时代,去体验人类面对的残酷自然界,人类的无奈,渺小,抗争,勇敢,团结。
有几处硬伤。
一是,高级生命必须依托大量低级生命,这样才能构成生态圈。若没有稳定生态圈,高级生命不可能长期存活。小说中,高级生命太多,未见多样化和海量化的低级生命支撑之,因此从科学上看,很难发生。
二是,故事中的人类,在狩猎过程中,已经运用了大量智慧,人类之间的语言交流已经非常复杂,但作者却表示,当时人类尚无计数概念。这是不可能的。数字与语言智慧,在人类初年,必然同步发展。
三是,故事中的人类,太团结了。自私与邪恶的表现,很少。这不符合自然规律。高级生命中,自私与邪恶即使不占绝对主流,也至少要与善良与团结平分秋色。自私与邪恶,是生命智慧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催化剂,是垫脚石。
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因核武器等原因,星球出现大灭绝后,出现概率较大者,有两种。一是,全体生命灭绝,不必瞎留幻想。星球有生命,必有死期。那么,寄居在星球上的生命,全体完蛋,理所应当。第二种可能,高级生命基本灭绝(至少多数人类灭绝),但足够种类和数量的低级生命不受影响,仍旧繁荣昌盛,从而可以给予高级生命生理上的支撑。于是,生命继续进化,过一段时间,重新进化出高级生命来(或者重新支撑人类快速繁衍起来)。而作者在小说中描写的那种末日情境,出现的概率极低。
看得出来,作者对人类,有着深沉的爱,对勇敢团结与奉献牺牲的推崇赞许,也是发自内心的。另外,小说也含着作者对人类的呼吁和提醒:目前我们拥有的一切,非常宝贵;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性的好战与贪婪,如果失控,完全可能毁灭整个世界。
总的看,这科幻小说及格了。
这样,银火箭科幻系列,共8本书,11个故事,全部翻看完毕。
综合评论一下:大刘的作品,是其中最好的。其次是《时间大劫案》系列。剩下的,除《我爱机器人》外,都及格啦,推荐品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