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话一点也不假,无数次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看到一简友的文章中述说了一位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付出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学生总觉得这是教师应该的,或者她做得还不够。
教师怕学生因感冒等小毛病影响上课,就在班级备好常用药,学生可自行吃药。有一次学生到办公室说,“老师感冒药没有了,你快点去买点吧,我感冒了。”
还有一次学生突发疾病,教师给家长打电话,联系不上,就迅速送到医院检查,并垫付医药费。
待家长来时,教师不在,其他教师接待了这位家长。当家长准备将医药费还给教师时,学生却阻止家长,并且说,“你不用还给老师了,给她也不会要的。”
看到这两件事儿的时候,我感觉到很震惊。不知道作为当事人的老师当时的感触是怎样的。我的感觉是不是感恩教育出了问题?
教师一味地付出爱,而学生不仅感觉不到,还在爱而不得的时候,生出抱怨之心,可悲、可叹。真为那位教师感觉不值得。
而有些家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记得自己的一个学生曾经忘记穿校服就来到了学校,当我问其原因时,他竟然说,“就怨我妈妈,早晨没帮我想着找出来。”
按理说,一个初中生完全应该有自理能力,穿校服这件及其平常的事情,还要怪罪他的妈妈。这个妈妈对孩子的爱多了吧。这让我想起孔子的话,“过犹不及”。
我们最熟知的鸡蛋的故事也是如此,有个人不喜欢吃鸡蛋,每天早晨他就将食堂发的鸡蛋给他的朋友吃。有一次,他将鸡蛋给了别人,这位朋友就非常生气。这样的人就没有搞清楚,是谁拥有这个鸡蛋的分配权。
某单位新来的员工业务不熟练,主管对他就格外关照,总是帮助他做一些事情,有一次,领导来找他说某某材料还需要修改,他却说,那都是主管的事。
领导很不高兴,跟主管说,必须让他自己学会做一些事情,你不能处处帮他做了。
有个人家里比较富裕,总有人找他借钱。有一位亲戚多次借钱不还,又有一次,他就没有借给这个亲戚,这位亲戚就非常不高兴,说他不讲究、有那么多钱也不借给他用等各种不好听的话。
让不知情的人还以为真是这个人非常吝啬而不愿意帮助别人呢。话说回来,人家有钱不借给你怎么就成恶人了,真不理解这样的人是怎么想的。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各行各业、大事小情中,都会出现类似的事情。
古人云,“行有不能,反求诸己。”真不想看到那些不管是付出时间、关爱还是金钱的人,面对这样不知感恩的人的回应。
也希望每一个有爱心的人士都能讲究方法与策略,既能帮助到他人,又能让他人懂得感恩,在日后有能力的情况下,以己之力回馈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