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与碑

作者: 行之于途应于心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2:36 被阅读109次

    加入写作打卡群有一段时间,现在的成绩是48.95篇,没想到那么快,我对自己很满意,我没有保留,我已使出洪荒之力。

    前面的队友打着望远镜都看不到了,看到我一定放一枪,开句玩笑!我怎么舍得下手,队友是我的向导。

    写作是业余爱好。平常要上班,要为五斗米折腰,不是很必要。最大的爱好是思考,这个完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我信奉赫尔曼·黑塞的一句话“写作不如沉思,机智不如忍着”。

    因为以前有过一些尝试,对写作有些了解。现在是回归,越简单越好,赞赏没开,不投专题(上一篇文章被选到电影专题我还纳闷),很少分享推广,我的圈子里写作的人很少,没必要。标题越简单越好,一开始想着不超过四个字,后来放宽了,尽量和文章表达的意思接近。

    翻看以前写的文章,多是笔记,随想。能回忆起当时写的情景。阿城说“写作是一种状态”,如果你让我现在重写,我还真不能一模一样的写出来,过去那个整体的氛围、感觉消失了,不一样了。也可以说写作是要有“气味”的。你有那种独特的“气味”,别人没有,就可以写出自己风格的文章。

    写作对我来说,起于一个想法,或者一个好的标题再组织素材,觉得有意思,想写下来,可以分享。王东岳说“博学绝不是真理,整顿思想才能获得新知”。重要的是思想的高度,而不是广度(有机会再展开讨论)。拿种子打比方,种子那么小,后来长成树那么大。他一开始不用准备足够长成大树的所有素材。它的内部有个精巧的结构,这是几十亿进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这种结构不断的和外部环境交换信息,它对未来无知,只走好当下一步就好。它那种结构按《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的作者的话就是“对内部保持理性”。流行的话说,关于长成大树,种子发展出一个“系统”,很明显这个“系统”是经过长时间试错整理而出。

    笑来老师说到人做事的动机有两种:有所图,有所怕。写作这样的事我们无私分享,不求回报,这就是不图什么,那就是我们害怕什么。

    我们害怕什么?

    一块碑

    我们害怕孤独。还是笑来老师的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一开始我们是孤独的,我们不能对着虚空写作,在空谷里大喊,我们不想只听到自己的回声。孤独像盐,一把盐放在杯子里会很咸,放进人海里就不会。

    如果把手机横过来看,一篇篇文章就像一块块碑。有的有照片,有的没有,有墓志铭,有出生年月日。有来访客统计,有的还有交谈记录,有的访客还带来了心形花圈。

    就这样看

    关于死亡年月日,大家都知道,因为所在的环境关系,朝生暮死,周生周死,存活时间很短,都来不及告别。

    这就像一个人独自穿越沙漠,要自己建起一个个标记,一路向前,后面滚滚黄沙掩埋,无人问津。

    愿我们都能时时站在南极点,然后往哪走都是北。


    谨以此文纪念过去一段周更的日子,感谢所有路上陪伴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海边绿岸:也给您一个心形花圈😀。学习、思考、写作有机联系。读到几个有深度的好句,如“整顿思想才能获得新知"等。写作更多的是作者内心的自言自语,那种作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值得商榷。只有说出自己内心话的人才有那种独特气味,如曹雪芹沈从文高行健史铁生等等,作者以文字自慰的同时,也能引起部份读者共呜,所以“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行之于途应于心:@海边绿岸
        随便写的,有感而发。
        那天看你写的诗也挺好,文章整体感,节奏感都很强,功底很厚。
        其实现在的知识一辈子也学不完,最好是向内求,厘清自己的逻辑树和知识树。
      • 蓝胖说说:一起加油

      本文标题:北与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rj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