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弃旧从新(仁爱),追求极致的道德。
“亲民”:
1.亲同新,革新之意。也就是弃旧从新(朱熹版)
2.亲近百姓,爱民如子。仁爱之道。(王阳明版)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全局观,系统化的思考方式。
“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内: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
外: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
轻重缓急。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止于(止于至善):追求
不同角色,不同的担当和责任。
回答了——我是谁?从哪儿来?去哪儿?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诉讼的目的: 减少诉讼,并非诉讼本身。
为了....而....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而其知有不尽也。
局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虑,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愤怒,恐惧,偏好,忧患导致格物的偏颇。
其一,专注力&效率;其二,客观。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并存。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