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有感

作者: 译耳 | 来源:发表于2016-09-04 23:13 被阅读12076次

    整部《大学》可谓经典,作为一部修身养性之书,不得不说对我们行为指导有很大的帮助,结合我的大学经历来读《大学》,里面确实有很多东西能引发我的思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庻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上面是《大学》的《经一章》,后面几章是对这一章的进一步论述,可见此章的重要性,结和我个人经历,有几点感悟较深。

    1~在明明德。《大学》指出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品性和德性方面的差异。但无论怎么说,我们都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这可以说明两点。

    第一,对自己,我们要积极去显现去发扬我们与生具来的善,对朋友的真诚,(不是为了利益和别人维护表面的关系,只在与别人分享快乐时出现),对师长的基本尊敬(不听他的课可以,但不能在听师长课时吵闹,不尊重别人对你的辛劳),对父母的忍耐(有时候,你最亲的人难免会成为你很烦的人,有时候你不赞同并不代表你可以理直气壮的对他们可以大呼小叫甚至是大吼大叫,你不应该伤害自己最亲的人),对难者的帮助等等……

    第二,对他人,当你遇到的人一时不是那么友好甚至不是很有善时,你所想的不能完全的以敌对敌,这涉及到包容心态,宽容心等,这是一个人的胸怀,老实说,现在我还没有这种胸怀,我想有了这种意识再去慢慢改善自己总是好的。

    2~新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看到这句话,自然会想到基督教的每日忏悔。为什么要每日忏悔呢?隔几日忏悔不行吗?不行,因为精神上的洗澡是不能间断的,一日不洗,灰尘就会在人的心灵上沉积一分,两日不洗,灰尘就会在人的心灵上加厚一层,长此已往,等到想要清洗的时候就来不及了。我学到了两点。

    第一,做什么事都要坚持,特别是自己的品性。有时我们会坚持一些我们认同,包括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梦想,但现实的残酷和时间的流逝会将一切淡化,有时候坚守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但你想要实现你的人生价值,当你认定了某些东西,只要他是对的,只要你的坚持是对的,就请你义无反顾的坚持到有结果为止,就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吧,最让人失望的事就是让自己失望,所以请坚持下去!!!

    第二,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充满着新意,我们要以好的新情过出不一样的生活,每天都在经历不同,每天都在经历新鲜的事物,每天都是充满未知与奇幻的一天。也许我们再重复单调的工作,做着不变的枯燥的事,但只要你一种新的心态去看待周遭,去发现一些新事物,生活总会让你找到意想不到的美,而你的生命始终会在新的血液中涌动,多么美好的心的一天!

    3~止于至善。知其所止,止于至善。人首先应该知其所止,即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停留,然后才能来谈论“止于至善”的问题。知其所止要求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最应该做的是什么,而不是漫无目的,随波逐流。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可实践起来却很难。古往今来,真正能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而为之奋斗终身的人又有多少呢?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金钱,地位,权利,美色都使一些人心神难安,面对人生的岔路口,何去何从?所止何处?成为不少人心中的疑问。当物之急,就是要从各种各样的诱惑中挣脱出来,找准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位置和角色,即知其所止,然后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解释这一点的时候,我又想起了扁鹊的故事,人们都称扁鹊是神医,但扁鹊确说,他两个哥哥医术更高明。大哥,不让别人有发病的机会,二哥在别人有病的苗头时,就将人治好了,他只是在别人病入膏肓时将人治好,所以世人都称其神医而不知晓其两位哥哥更高名的医术。这其实也是在讲一种本末的关系。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听讼是审案,已经有人来报安案,意味着事情已经发生,危害已经造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案件审的非常公正,有许多危害也已经无法挽回。因此,审案只是手段,即末,而使人心志畏服,不再犯法,这才是本。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本末倒置的例子,就拿我们学习来说,其实我们通过学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并获得运用的能力才是本,而所谓的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的手段,是末,可当代中国教育太强调末了,美国教育相对来说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本,我想这也是美国留学热的原因之一。

    我们的教育体系是我们学生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自我调整,在学习之余,多想一个问题,怎样将学的东西最大的用出来。关于本末的阐述,又让我想起了《易经》中有关敬畏之心的讲解,易经中有一个观点,举头3尺有神明。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人在做,天在看。这不是教我们要迷信,只是我们人有一种叛逆的个性,有一种敬畏之心,可以让很多不好的事避免发生,从这一点来说,有一颗敬畏之心还是好的。

    5~格物致知。学校为什么会拿这4个字作校训,这是我之前不理解的,现在有点懂了。格就是推究的意思,致就是了解,通过推究表象的事物来了解知识,换言之,就是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这一点我没有什么太想说的。学是没有用的,学以致用才有用。

    6~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关于这句我想说两点。第一,慎独。就是时刻保持自己良好的品性,不要人前人后完全不一样。有句话说的好,在永远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体现他的本质。一个人只有将真诚置于心底,将真诚融入血液,才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做到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如果把真诚当做一种谋取私利的手段,以伪装的真诚自欺欺人,总有一天会冬窗事发,遭人唾弃。

    在当今社会,名利的诱惑无处不在,更对人性中真诚美好的品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的人面对金钱的诱惑放弃了真诚,有的人面对权利的诱惑利用真诚进行伪装,有的人更是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亵渎了真诚。这些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带着伪善的面具游走于世间,虽然可能一时得势得利,但到头来不过是充当了虚假人生的玩偶罢了。所以,不要被世俗迷失了我们的真,那是我们的本性。

    第二点感悟就是,不要自欺。有时候,结果是很好,但确不是你心中所要,因为跟别人的对比,你放弃了自我努力,也许你还是比别人强,但问问自己,这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这是不是我能达到的极限水平。李开复自传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最大的失望就是让自己失望,永远不要让自己失望,永远不要为不追求卓越找借口和理由,问问自己的真实感受,决定好该怎么走,而不是被外界所左右!
    ……

    关于《大学》所启发我的还有很多,有些我觉得还太远,有些因为经历有限还无法很好的体悟 ,在路上,且行且悟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大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fr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