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上,我参加了一个沙龙,在活动中我做了一个兔子。哈哈哈。本来我报名的是亲子活动,儿子不参加,我自己一个人参加了。
儿子说:“妈妈,我真的不相信你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我回应道:“人家还只是宝宝呢。”
那天,我骑着小遛直奔青春公寓。顺利到达活动地点,发现那里有个夜市,很热闹。
在一个蓝色的集装箱里,我见到了美丽的花艺老师潘琴老师。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几对亲子,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兔子的装扮之旅了。做好的兔子长这样。
我来谈谈我的感受吧,如果我带着孩子来,我的感受并不会如此强烈。不管我是给可爱的兔子设计服装,还是给它组装身体。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都是和我内在的自己有个链接,那个三岁的孩子。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幸福密码的活动,中间有很多和他人互动的环节,也有很多蹦跳的肢体动作。那一期的主讲老师是赵玲老师,她说:“我们今天是三岁,让我们做回三岁的自己。允许自己哭,允许自己笑。允许自己肆无忌惮。”
行为科学专家研究发现,改变人状态最快速的方式,可透过对肢体心灵局限的突破,当肢体打开,活力就越打开,当肢体越拓展 ,思维也会跟着活跃与充满创造力。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类的研习,我并没有全然地打开自己,但我随着音乐的节奏,我开始忘记我是母亲,忘记我是妻子,忘记我是女儿,在那一刻,我只做我自己,那个三岁的自己。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
要了解一个人赋予自己和生活的意义,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来自记忆。特别是童年时候的早期记忆,一个人对自身和环境的基本估计都包含于其中,同时也是一个人为自己做记录的开始。所以,找到童年最初的记忆,能帮助我们理解童年记忆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都曾无忧无虑快乐过,但是大人和周围环境的打压使我们那个孩子受了伤,躲在内心深处的阴暗角落里。我们的身体长大了,但是那一部分的我们没有长大,还在黑暗里哭泣,恐惧。
说起内在孩童,樊登在樊登读书里讲到,他的早期回忆是帮助妈妈找烧火的柴。从这个事情来说,他的童年记忆还是蛮幸福的。
我最初的童年的记忆是我对着我妈妈哭,为什么她不是一个正常的母亲,为什么她因为一次受伤而智力欠缺。(那个时候正是对母爱特别渴求的时候)
所以,当我回首,当我再次去做回那个三岁的孩子,我突然明白了很多对我成年的生活的影响。
我的情绪并未得到积极的回应,这使得我在亲密关系上,我总是苛求对方积极快速地回应我的情感需要(这对我的另一半很不公平,但是能感受到他对我的包容)。我的情绪并未在第一时间得到安抚,也使得我未能和情绪做"好朋友",和情绪和谐相处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觉得去关注内在的孩童,并不是甩锅给原生家庭(相反我很感恩父母在艰难的岁月里养育了我),而是以一种方式去看看那个“三岁”的自己,不管是否开心,不管是否得到很好地照应,那都是你三岁的时候的一个状态。那这个状态并不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照顾好内在孩童后,以更成熟和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未来生活的建设中。
联结自己的内在的小孩非常重要,如果和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她就会激起你的童心,让你依然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幻想,每天都能活在当下地享受生活。开心的时候大笑,伤心的时候尽情哭泣,这才是够味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