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原创)
世上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吗?——《农夫与蛇》新解我们从小就听过《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农夫发现在路旁发现了一条被冻僵了的蛇。他好心地抱起它并用自己暖暖的身体来温暖它冰冷的身躯。那蛇得到温暖以后,渐渐苏醒了过来,睁开眼睛,活动了一下身躯并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
《农夫与蛇》出自《伊索寓言》。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对这个故事我有几个疑虑:
首先故事里的农夫真的是个好人吗?
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都知道蛇是冷血动物,在冬天要冬眠。在这里我们暂且不管那条蛇在冬天不洞里冬眠为什么在外面晃荡。
农夫出于一片好心想要救助快被冻僵了蛇,可问题是蛇要不要农夫救助?帮忙的结果是好还是坏?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农夫不救助的话,蛇可能活的时间更长;把蛇从冬眠中唤醒,它也许马上就会死去。农夫明显是好心办了坏事。
农夫想做好事当然没有问题,但是没有想到被帮助对象是否需要帮助,需要哪种方式的帮助,结果被咬是不是有些自作自受?
这让我想到那个小朋友把不愿意过马路的老奶奶扶过马路的笑话。
好心办坏事的人不止出现在笑话里,历史上《三国演义》里“蒋干盗书”故事中的蒋干 ,就是好心办坏事的典型。
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现实生活中好心办坏事的人也不少。比如有的学生每逢重大考试就紧张,考不出平时的成绩。到了中考或高考的时候,有的父母担心孩子考不好,就请假24小时陪护在孩子身边。这样做往往导致孩子更加的紧张,考出的成绩越发的糟糕。因为孩子考不好主要是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而父母的陪伴只会提升孩子的期望值。这其实就是好心办了坏事。
其次,蛇就真的是坏人吗?
站在蛇的角度来看,它一醒来感觉自己的利益受损,就报复农夫,咬了农夫一口,给人恩将仇报的感觉。
蛇没能体谅农夫的好意,没把事情的经过搞清楚,没能忍住心中的怒意就咬了农夫一口当然也不对。
如果蛇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就不会背负这样的恶名,自己也能更好地存活下去。
生活中很多人和蛇一样,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往往损人不利己,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起因,不过是刘女士错过了下车地点。然后她与驾驶员发生争吵,进而两人互殴,最终导致车毁人亡的惨剧。
一个人只知道为自己着想,不懂得为他人考虑。往小处说是自私,往大处讲是格局太小。他们的目光所及之处,只有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这样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
前些日子一辆1200多万的迈巴赫倒车撞了另一辆800多万的劳斯莱斯。但是双方车主的处理方式惊呆了许多网友的下巴。两位车主撞车后不但没吵没闹,反而互相握手交换了名片。两人把一个潜在的仇人变成潜在的朋友。有网友说:这种“教科书级别”的处理方式称得上史上“最文明撞车”了。
格局成就未来,不但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了解足球的人都知道 1969年七月,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两个国家因为足球比赛导致了双方的军事冲突。萨尔瓦多发动了一场针对洪都拉斯的战争。这是一场双方都“输”掉了的战争:两方皆未赢得决定性的胜利,反而两边的死亡人数都趋近2000人。
最后,我们真的要在每个人的身上贴上好坏的标签吗?
故事里农夫被定义为一个好人,蛇被定义为坏人。好坏其实是对一个人进行道德评判,而道德是会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的变化的。以前未婚先孕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现在没有多少人会这样认为。以前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现在这么做的人几乎没有了。
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孔子都要“吾日三省吾身”,更不要说我们普通人了。所谓的“好人”身上不会没有“坏”的成分,反之亦然。某个人在一些人看来是好人,在另一些人看来是坏人。
比如去年轰动一时的张扣扣报仇杀人案。有的网友对张扣扣的遭遇报以同情,有的网友却为被害者叫屈。
为什么我们对《农夫与蛇》的寓言教给我们的道理如此坚信?那是因为我们学校的教育更注重知识的积累,让学生认为书本上教授的知识就是真理,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怀疑、探究精神。
国外的一些教材在小学课本的第一册就写上: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知识,只是人们到目前为止对这些事物获得的看法,今后可能会有新的证据证明这些知识、看法是错误的,而证明这些知识是否有错误、发现新的知识正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过程 。
希望未来的教育机构能少说些道理,多讲点人性。
如果万物有灵,如果农夫和蛇都能为对方多想一些,他们未尝不能重演白娘子和许仙报恩的故事。
2019.2.22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