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作者: bongbong卡卡 | 来源:发表于2018-10-05 17:30 被阅读0次

一个下午读完了。

这本书从杨绛先生的梦开始写起,梦到找不到老伴,然后开始一点点描述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相继离开的过程,看着他们承受病痛无能为力,看着他们离开束手无策,只能在没有他们的余生里带着思念去回忆。

从年轻时和钱钟书先生一起去外国求学开始忆起,嗯,真的是一把又一把的狗粮。一起外出散步探险,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做菜,互相扶持,互相取乐,比起普通的夫妻生活多了许多乐趣。阿瑗诞生后,钱钟书先生表现出了对杨绛先生的依赖,衣服沾上墨水怎么办,打碎灯泡怎么办,我甚至能脑补出来一个大老爷们坐在妻子床前无措地寻求帮助,在得到妻子说“不要紧”后,立刻就松了一口气的场景。

他们回国后的生活,大多是与双方父母家的一些故事,现在也不太想得起来。只是记得钱钟书因为一些变故而失了业,一家三口一起生活却十分开心,于是有了这句名言

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多好啊。希望这辈子活在这世上的每时每刻,我们都要在一起,只有死亡才能使我们分开。

家庭环境的原因吧,很羡慕。

羡慕钱钟书和杨绛年轻时的相知相爱到年老时的相守相扶,我身边几乎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感情。父母就算了,他们也许离婚了对每个人都好,包括他们的孩子。爷爷奶奶的感情算吗?奶奶操劳了一辈子,年老时还要照顾多病的爷爷。爷爷去世后,奶奶也不哭,偶尔说起来,似乎也是“不值得”的感慨。长辈们给我的影响,似乎只能概括为“人间不值得”。

像钱钟书和杨绛这样爱情,感觉就像虚构的故事,我想说是假的,但是杨绛先生笔下的不舍和思念挠得我心痒痒的,我想跟自己说是真的,却好像这样的故事不会是我去经历的。

所以呀,只能羡慕了。

现在杨绛先生已经和钱钟书还有啊瑗在一起了吧,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他们分开,真好呐。


太久没写了,写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感悟哈哈哈...

相关文章

  •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记述了他们这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63年...

  • 2019-10-13《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读完《我们仨》,我从杨绛女士的视角体验他们的一家人的生活。钱钟书先生,博学、宽厚,不争,但也有像...

  • 有一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叫“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读后感悟…~ 《我们仨》这本书在第一部分的内容里,我们走进了杨绛相继失去女儿和人生伴侣的那段...

  • 娓娓道来的水墨流年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最初设想,这本书由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

  • 走到人生边上

    之前刚刚发布了一篇有关杨绛先生作品《我们仨》的读后感,今天便来写她的另一本书--《走到人生边上》的读后感了。 “本...

  •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有感

    今天是我加入简书日更的第一天,刚好借这个契机把《我们仨》的读后感记录下来。 第一次读《我们仨》是在高一,那时候我处...

  • 2018-12-28看书收尾

    2018的最后几天把基本没看完的书看完了,有三本《流浪地球》、《人类简史》和《我们仨》,简要记录一下读后感。 《流...

  • 不逛街的钱钟书

    ——《我们仨》读后感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这本书应该倒着读。不以为然。 杨先生慧慈。 人生走到尾声,曲终人散,大多...

  • 《我们仨》读后感

    想了好久这篇读后感名字,可是读书太少找不到好的词语。 《我们仨》周末两日时间读完,阅毕心中是痛?还是暖?就是不能平...

  • 再读《我们仨》之感

    最近再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应该记录点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vq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