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十八章,沙棉民兵。

第十八章,沙棉民兵。

作者: 徐云喜 | 来源:发表于2017-06-07 21:34 被阅读358次

一腔热血参人武,

赤胆忠心保沙棉。

沙棉武装部建于1971年6月,武装部干部由荆州军分区直接下达仼命,其行政级别由地委组织部下达,受厂党委和上级军事部门双重领导,贯彻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完成平时和战时的人民武装工作任务。

民兵建制于1969年9月29日成立沙市市民兵独立营第3连,按3人1枪的比例,配备旧式武器装备。袁开忠任连长,赵忠全任副连长。民兵由机电车间男民兵为主,从前纺车间到印染车间长白班的男民兵各组建一个班。担负沙市城区和厂区的治安执勤,巡逻安民,治安大清查的任务。

1972年8月15日在厂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经各车间党总支的审批,全厂459O名符合条件的职工加入了民兵组织。厂武装部按上级要求举办了全厂民兵干部首期集中训练。这批民兵干部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军事素质,还增强了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认识,提高了思想觉悟。成为厂生产和政工的骨干。

在原民兵独立营三连基础上,主要由细纱,布机车间的男、女民兵为主组成了《沙市棉纺织印染厂武装基干民兵连》,荆州军分区为该连配备了8O件新制式武器。该连成立后组织了集中和利用下班后分散训练的办法,从队列,射击,战术训练着手,提高了武装基干民兵的军事素质。1973年6月在全市民兵队列队会操中名列第一,在市体育场我厂武装基干民兵还受到武汉军区副政委王猛的检阅和接见。

1973年10月,市人武部为组建全市高炮,高机民兵队伍。决定由袁开忠,市武装部何念万参谋带队全市共17名民兵专干前往高炮71师师教导队参加为期3个月的部队干部训练,以培养对高炮的性能,操作到实战的《三会》教员。我厂选派了袁开忠、张世雄、赵厚雄参加了集训,通过部队的严格训练和实弹打拖靶,为我厂成立高炮连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次三个月的训练中,由于袁开忠表现优秀,达到了巜三会》教员要求,被高炮71师师教导队批准袁开忠荣立三等功。

1975年1月,巜沙市棉纺织印染厂》高炮民兵连成立,省军区为该连配置了6门37高炮。高炮连分别由前纺、准备、筒捻、印染车间各组建一个女民兵高炮班,由机电、印染车间分别组建一个男炮班,指挥,测试班从机电车间挑选。同年4月经厂党委及厂长同意,报请军分区,市人武部批准,高炮连全体民兵脱产集中训练。训练中由袁开忠,张世雄,赵厚雄担任教员。经过20多天的严格训练,从理论到实践全连民兵都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女民兵个个不怕苦,不怕累,刻苦训练。人人练就了真枪实弹的好功夫。无论在江北农场二分场实施的《枪代炮》夜间打孔明灯的射击中,还是在长湖刘岑闸打飞机拖靶的实弹射击中,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到现场观看了高炮民兵的操练,全体民兵还受到了杨司令员的检阅。在这次实弹射击和集训中厂武装部全员出动,赵德荣不辞辛劳负责孔明灯的制作,按要求放飞。还要负责航模飞机的制作及放飞操作,以保证高炮民兵的操作、瞄准、射击。

邓家秀是参加过1964年民兵比武,射击优秀,经市人武部推荐任厂民兵专职的女干部,工作中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甘当后勤,荆州军分区,市人武部的领导给予了高度好评。通过这次集训还为全市培养了一批高炮教员,为市高炮营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1981年贯彻中发11号文件,压缩民兵人数,提高民兵素质,1985年进一步调整,民兵总人数为1321人,基干民兵392人,高炮兵148人,步兵244人。

1985年贯彻《新兵役法》,对基干民兵与普通民兵分别按照一、二类预备役登记,35岁以下的退伍战士有60人服预备役,有专业技术兵24 种38人。

1975至1985年,厂武装部分别组织步兵和高炮专业分队训练。

步兵训练队列、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单兵战术和班组攻守战术等。高炮分队训练37高炮的操作技术及班、连协同作战能力,2400多人次接受了军事训练,取得了年年总评良好以上的成绩。高炮分队1979年、1980年和1982年,分别参加省军区在当阳乾溪靶场对飞机拖靶的实弹射击,1978年5月在随州吴山靶场对飞机拖靶实弹射击,炮手优秀率达百分之百,打下空漂汽球12个,航模拖靶4个。

民兵在我厂的各项建设中,起到了骨干作用。1973年组织民兵一个排支援松滋煤矿生产,每年汛期,民兵防洪抢险队日夜战斗在荆江大堤险段,为沿江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民防空,1971年12月15日成立人防办公室,1973年9月29日建立人防领导小组,1977年6月6月建立人民防空和锅炉工地临时党支部。1973年9月,在单身宿舍1#楼门前,清理开挖一口水塘,修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地下人防工程,耗资26.7万元,882平方米,1977年初建成,尚安装防毒和通风设备,且内有积水,未曾使用。1985年,沙市人防办公室与我厂共同出资,对地下防空室进行了改造、维修,增加了厕所、洗漱间,安装了空调、滤毒设备,分隔成22间厅室,防潮性能良好,使用面积达892平方米。

可以说,沙棉的修建,既是为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棉花产业结构,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也为“备战”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民兵队伍一拉就是一支军队,且充满了战斗力。无论是从经济的发展,还是军事力量的储备,在当时的沙市,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1976年,市人防办分配我厂修建中山公园人防工程700平方米的任务,7月30日,组织工人民兵,携带工具和撑柱、模型板,开赴工地,历经3年施工,于1979年完成任务。

中山公园的防空遗迹还在,但当年的民兵同志们却老了,在仲夏的黄昏,夕阳斜照,把沙棉的影子拖得好远,把民兵同志佝偻的身影拉得好长。

沙棉武装部早期的领导同志有袁开忠,赵徳荣,邓家秀,秦光湜。

我也曾有幸成为炮兵连的一员,过了一把穿绿军装的兵瘾,那是1997年5月,技校同学10个,与荆棉的朋友10个,共同参加了荆州军分区组织的炮兵军事化训练,武装部长是杨戬,为期两个月,我们晒得流油但快乐着,年轻的心随着队列的号子在欢唱,我的同学郭连山,何超,叶伟,张杰,刘忠梅,黎应华,邹容,一起度过了那艰苦又快乐的军训。

在以后的岁月里,同朋友们笑谈,我总说我当过兵,他们鄙视说:你的视力与身高都不达标啊!我把嘴角一翘,自豪地说:我当过二十天的民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八章,沙棉民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wa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