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讽言 || 并非“笑话”!

讽言 || 并非“笑话”!

作者: YangSiR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5-28 00:15 被阅读0次

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他们的孩子,一家三口在湖边的大草坪上玩。玩累了,就在随身携带的帐篷里,坐下来休息。

年轻的爸爸在逗孩子玩,年轻的妈妈利用这个时间,正好补个妆……

年轻的爸爸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便对孩子说,“孩子,过来,你看看爸爸的眼睛里,有什么?”

孩子对着爸爸的眼睛,看了许久,回答道:“我在爸爸的眼睛里看到了‘两个我’。”

年轻的爸爸又问,“那么,你看看在你自己的眼睛里,有什么?”

孩子从妈妈手里抓过她正在用的小镜子。对着镜子仔细地瞧了又瞧、看了又看,“爸爸,我在我自己的眼睛里,同样只看到‘两个我’。”

……

是啊,父母的眼睛里,永远都只有孩子。而在孩子的眼里,永远都只有他自己

这是不是“笑话”?我不觉得!这其实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去教育这些目中无人的孩子?这确实是个新课题。

我小时候,那可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岁月。我曾在多篇文字中毫不讳言我对手执棍棒的严父那一份发自内心深刻的恐惧,这也是我大学毕业后情愿选择离家几百公里的外县区工作的真正原因。只要做错了事情就得挨打,甚至于连弟弟们做错事,我这老大都有“照看不力”的连带责任而同样的挨打。可问题是,在那时的意识中,我居然觉得,父母的打骂是对的。谁让我自己有错在先呢?

学校里也一样,只要你敢惹老师生气,那一条粗壮的戒尺般的教鞭便会无情的落到你的身上。要命的是,挨了打以后,你还没办法将这事跟父母说。因为说了以后,很有可能在父母这里再挨一次打。在那个时候,在父母眼里,“老师,永远都是对的。”你敢跟老师对着干,岂不翻了天了?——那时的家长就这么朴实,那时的老师,“地位”就这么高。

这事,要是放在现在,那还了得?别说打骂学生了,就算你在课堂里用稍重一点的语气批评学生、都很有可能受到来自于教育XZ部门、学校、家长的责难,这种事例已经不胜枚举了吧?就算像我这样从教近40年的人,我都搞不清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什么样的事情而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变得如此脆弱不堪?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这种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弱苗,以后怎么去迎接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怎么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混?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是孩子“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觉醒,是社会的进步……面对这样的脑C“意识流”,我只能选择沉默无语。

到底是谁病了?孩子、教育还是整个的……

相关文章

  • 讽言 || 并非“笑话”!

    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他们的孩子,一家三口在湖边的大草坪上玩。玩累了,就在随身携带的帐篷里,坐下来休息。 年轻的爸爸在...

  • 七律.邀友醉吟

    诚邀挚友临茅舍, 对酒当歌不觉眠。 畅饮胡吹留笑话, 狂吟醉唱凑歪言。 说奇论趣开心乐, 评古讽今尽兴玩。 几处雄...

  • 并非笑话

    并非笑话 网上流行一个桥段,看似笑话,其实不然。讲的是:一群“鸡血”爸妈在孩子上幼儿园时,...

  • 无题 || 并非“笑话”!

    这“没文化”,还真的挺可怕。 话说某单位发了一个通知,说“清明节”扫墓祭祖、缅怀先人,“重于心而不拘泥于形式”。要...

  • 【诗歌】靠自己,皆在路上

    并非学赋五车称为有文化 并非识字不多就孤漏寡文 并非穿金戴银称作富贵者 并非粗布凡衣被讽贫贱人 ...... 清扫...

  • 言花并非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

  • (心得)权谋残卷之十一 讽谏 2019-08-01

    讽谏十一 讽,所以言不可言之言,谏不可谏之谏。谏不可拂其意,而宜恤其情。谏人者宜为人谋,不为己虑。 译文:含蓄的讽...

  • 98------客家诗词集

    刚刚办事回到家,诗诗看来笑话咱。我是山中小小草,并非世上牡丹花。生性柔和喜结友,多谢众师好言夸。缘聚平台真荣幸,你...

  • 妄言的莫言,冷嘲热讽的把标!

    时下人们对莫言冷嘲热讽,冷嘲其心机,热讽其文字,文字阴暗晦涩透露出心机高深莫测!虽然高深莫测,我们还是能从他的妄言...

  • 《老怪闲语◎自咏》

    油笔当剑,讽恶扬善。 寄怀抒感,童心灿烂。 打趣调侃,逗友戏伴。 五言七言,平仄混乱。 词牌瞎填,格律遭难。 游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讽言 || 并非“笑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yw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