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教育想法
妈妈,我想成人,不是某种人

妈妈,我想成人,不是某种人

作者: 我说了我的名字叫依莱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6-11 12:46 被阅读75次

爱,

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  木 心

孩子,先成人

常常有人问我,我的孩子经常在学校里欺负人,我该如何教育他?我的孩子不好好学习,我该如何教育他?

关于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令父母烦心。我不可能对他们说:

“你管得太多了,孩子是孩子,你是你。”

因为这种话道理上说的过去,但现实上却很难做到。

为什么呢?一方面有文化传统上的原因。

和西方不同,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视融洽,强调中庸,不说好与不好,这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在重要的关系里,我们并不喜欢泾渭分明的边界,相反我们更倾向一种模糊的相互粘连。

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惧怕线清界明,因为划清界限给人一种非连续的割裂感,它给人直观的感受是分离,这在情感上不好接受,所以我们的潜意识会抵触,至少不会主动去拥抱它。

你可以想一下,恋人间吵架最怕对方说“要独自安静下”,或者冷战,夫妻双方就算不爱了,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会忍耐在一起,这不仅是生理习惯,还是情感上的连续。

维持在一起的姿势不一定是因为还爱,更可能是惧怕分开。分开,更多是心理上的割裂,一旦在你和我中间树立了边界,留了白,关系就像被消灭了,亲密感再也没有了一样。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主观上接受边界不等同于分离,甚至是关系融洽建立的前提,那接着就会涉及到一个更核心的问题:

边界在哪里?

这个问题并不难,很多心理学家都给出过答案。

个人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有个经典的解决方案,叫做课题分离。

大概意思是: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以及自己课题被别人的妄加干涉,简言之就是大家互相干涉。

如果想有好的人的关系,无论是朋友、亲子还是婚姻关系,要做的就是课题分离,明确:某个问题究竟是谁的课题,看选择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

比如:你想要孩子好好学习,但孩子不听,也不学,怎么办?

按照阿德勒课题分离的方法,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因为学习结果也就是成绩好坏,甚至以后的毕业排名,在社会上的竞争位次都必须是由孩子自行承担的,父母无须也承担不了。

假如你逼着孩子学,就是在干涉孩子的课题。

俗语说的好: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学还是不学,要怎么学,需要做功课的是孩子自己,而非你。

所以,边界就是责任承担的那条红线。红线之内,可以由你完成,红线之外,必须放手他人。

再比如心理学家温妮科特有个著名的观点,叫“足够好的妈妈”,或者是60分的妈妈。(60分,不是一个精准的分数比例)

中间四六开的那条线和阿德勒课题分离的边界是一个意思,都父母需要预留出空间让孩子自己探索,有了探索才有内在潜能出现的可能。如果父母什么动作都规定好了,那么长出来的孩子再好也不过是个复制品。

60分内,父母提供力所能及的环境、资源;40分内,孩子自己探索,自由折腾。至于最后长成什么样,也许并非父母所想,但起码是孩子自由选择,最后想成为的那个自己。

理论说完了。

有点颠覆,很难接受。对吧?

因为你第一反应肯定会说:“这不是你的孩子,所以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要是放手不管,他们学坏了怎么办?”

“考不好以后毕不了业怎么办?”

“没有学历文凭上街喝西北风吗?到时候,还不是要做父母的来擦屁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这些说的有道理吗?

完全有道理。这就是父母一步一个脚印,用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现实。

孩子能反驳吗?

多半反驳不了。因为他们无法用“还未经历”的想象去驳倒一个被证明完成的事实。哪怕这个事实可能不再适应当前时代,这个想象具备了最大可能的成功概率。

只要一涉及“人生”相关的问题,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自己,都会小心谨慎。

父母害怕一丁点差错就让“孩子”立马报废,人生哪有退换货的机会;

被“听话教育”驯化的比较好的孩子,会认同父母的“产品”逻辑;

有反叛精神的孩子,可能本来也想走康庄大道,但内心一个不服气剑走偏锋,拧巴着就走了岔道,他们认同了“对立就是做自己”的逻辑。

怎么办?

大家都卡住了,问题貌似无了解。我想需要换个思路,重新来看看问题本身。

父母在教育,老师在教育,学校在教育,社会在教育,我们每个人都在教育,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教育。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教育孩子,最终想让他抵达的目的地是哪里?

有一本西方的教育思想读物,叫《教育,使人成为人》。

当时看书名,惊了我一下,因为我大脑里从来没想过这世界上可能有一部分人压根儿就不是“人”,甚至对自己不能称其为“人”的真相一辈子都全然不知。

我并不是想贬低及辱骂任何人,而是想说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可能都从未对作为一个“人”,对于“我们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特性究竟什么”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

不是某个观点,不是某个现成的结论,是你开始有所怀疑、持续发问、到各种说法里不断寻求答案的这个思考本身。

说实话,我倒现在也不敢说想的有多通透,多精辟,只不过会对这个问题本身有了比以前更多的敏感和觉察。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从什么角度切入,用什么语言描述教育,教育最终的完成形态应该如书名所说:

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大人,不是让大人成为某一种人,而是使人成为人,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无论身体还是心理。

而具体到这个人,未来外在有什么标签,内在流露什么气质,父母说的不算,甚至连孩子自己说的也不算,它一定是在运气、境遇、行为等一堆复杂变量相互排序组合,最终由孩子的个人系统自发演算出来的。

就像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需要天需要地但也需要自己。

虽然结果不确定,但其中的内在自发性是确定的,因为这是生命的规律。父母得尊重,所有人都得尊重。

这极其关键。为什么?

一是自发性决定了孩子的独一无二性,以至于你的孩子不会长成别人家的孩子,当然反过来也成立。

每个人都是一个系统,系统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那个从内部“涌现”出来的暗物质。你可以理解为1+1大于2,那个“大于”的新部分新东西。

而系统要有所涌现,孩子身上发生你没有但属于他自己的“新物质”,那你就一定不能什么都设定好,比如是非全有你来说的算,好坏全由你来判定,你要让孩子这个系统有混乱的空间。

简言之,系统运行的滑溜,你要认可;运行的卡带冒烟,你也要支持。

二是只有你尊重了孩子的自发性,孩子和你关系才会好,才会听你的。尽管听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但很多家长的恰恰是反过来思维的,我必须让孩子听我的,然后幻想孩子和自己有好关系。

一句尊重,细节却多如牛毛。

比如:别的孩子能背九九乘法表了,你的孩子还只会掰手指做10以内的加减法,你是否可以不填鸭,期待他马上赶超?

别家父母都让孩子背唐诗,你的孩子就爱打俄罗斯方块,你是否可以不强逼,觉得打游戏也不比背唐诗差?

别的孩子阳光开朗,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你家孩子自带忧郁气质,闷棍都打不出声响,你是否可以不强扭,非要他出去适应社会?

......

如果你有以上一条或多条,那么你可能真的没有尊重到你的孩子,至少从行为方式上看是这样的,你没有接纳孩子现在的样子,没有允许他的自发性发展。

你所做的是在破坏你和孩子之间的友好,在亲子关系中间竖了堵墙,在爱上增设了附加条件。

小孩子很聪明的,他们知道你的哪些感情是出自真心,哪些举动不带条件,尽管不一定能表达,也不一定说明白,但他们心里清楚无比。

尊重的背后是信任,是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自信,相信孩子“能行”。

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父母的担心,你会发现种种的疑虑与其说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如说是父母对自身不自信的一种外部投射。

即:父母对自己不自信,对自身现状不接纳,期待用孩子来完成改变。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与“该如何教育孩子”相比,现在更重要的是想想:

我们该如何教育自己?

因为从古至今,整个人类都是靠学习来发展自我和不断前进的,其中模仿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孩子模仿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所以,父母对孩子做什么操作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做父母的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对孩子有各种道德违规的担心,或许你应该先学着接纳对自己黑暗面的恐惧;

你对孩子达到你的期待充满怀疑,或许你应该调整自证预言的方向,先给孩子信心;

你的孩子现在就是个熊宝贝,或许你应该检查下自己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是否得当。

……

言传身教,胜过一切的外在教育。

父母只有先把自己的课题做好,才可能有合适的姿态和孩子讲条件,否则就是在签订不平等条约。

我想,对于每一个孩子,父母最好的期待应该是信任他,最大的爱是帮助他们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想。

当有一天,你的孩子能够自食其力,不再需要父母也能生存;能够明辨是非,不依赖教导也能自我教育;能够拥有爱的能力,不用向外求而能自爱和爱人,那么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你的孩子,长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相关文章

  • 妈妈,我想成人,不是某种人

    爱, 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 木 心 常常有人问我,我的孩子经常在学校里欺...

  • 一日一句话(6)

    我做的事情,某种人做梦也想不到,小人想卑微,君子想高尚。其实呀,我就是一个立地的男人,头顶青天

  • 妈妈,我已成人

    01阿辰,你是真的被妈妈裹挟吗? 前一阵子,阿辰吐了一番苦水。说40岁的他,被妈妈裹挟。 他说:自己明白妈妈的爱,...

  • 2019/2/26告别少年,成人礼

    二月的阳光不是那么的温暖,光荣宣誓我已经成人。 牵着妈妈的手走过成人门 这一刻妈妈感动了,我陪你长大,你陪我成长。

  • 不要管

    今天去给女儿送药了。 我想请假给他看病,他说不用。我想让她参加成人礼,他说没必要。 我跟妈妈说这。 妈妈说不要管。...

  • 某种人

    s生活在一个慢节奏的小山村,就像歌里唱的屯儿一样,好山好水好树林,民风质朴,容易满足,贪图安逸,家里有个不爱言语...

  • 《某种人》

    当你明白过来 你早就成为了某种人 你不知道怎么来到了这个世界 你也不知道怎么变成了某种人 第一次看见自己 画面不太...

  • 某种人

    有的人善于制造舆论,和利用舆论。

  • 孩子,来,聊聊人生……

    最最亲爱的孩子: 给你写这封信,是因为学校要为你们举办成人礼——有那么一刹那,妈妈想哭:我的儿子,就要成人了...

  • 这篇有点乱

    孩子不是成人,头顶的世界没那么大,无外乎老师同学,爸爸妈妈,无外乎学校和家。 成人在成人的世界中打拼挣扎时,时常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妈妈,我想成人,不是某种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zc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