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科普人工智能知识的作家三津村直贵,在《给孩子的人工智能通识课》里分享了人工智能的优劣势。与人工智能相比,人类擅长的领域在“艺术与创新、沟通”。
如果深究“艺术与创新、沟通”的背后,其实都离不开人的“感受”。说起“感受”,前两天看到心理学家李雪写的一篇“如何培养孩子,孩子将来不被AI淘汰”的文章,里面提到人工智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基于知识或数据,而人类的逻辑能力是“观察-感受-思考-创造”。
这其中也少不了“感受”。不得不承认,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孩子们的感受力在下降。那么该如何提升孩子们的感受力?
我们的五感,是自带的感受器,然而天赐的感受器,往往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之前有朋友近两周的时间闻不到气味,那时候才发觉嗅觉有多重要。
像我自己,前两年因为过敏体质而导致的鼻炎,只要醒着就是停不下来的鼻涕,换成睡觉则是不通气的鼻子。当终于能顺畅呼吸的那一刻,发自肺腑地感慨:能呼吸真好!
很多事,其实不必等到失去才懂得。可以从当下的生活中,开始关注五感,关注呼吸,关注气味。关注的方式有很多,从阅读开始就是很不错的方式,比如给孩子的这本《气味,闻得到的魔法》。
《气味,闻得到的魔法》,一眼就让人喜欢。将这本书拿在手中,会感受到一种色彩带来的愉悦感。《气味,闻得到的魔法》的绘者,是日本插画师则竹佑纪子,她的作品中有很多的大自然元素,看这本书的图画,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
《气味,闻得到的魔法》的文字作者有两位,法国的安娜伊斯·马丁内斯和奥里安·德沃,他们现在还都是巴黎索邦大学文学院的学生。
我们选绘本内心会有一种小小的偏见,倾向于选择大师们的作品。其实可以适当放一放这样的偏见,看新手创作者的作品,往往会带来多样的阅读感受。这本《气味,闻得到的魔法》,有文字带来的活力感。
《气味,闻得到的魔法》通过几位人物的对话,开启气味探索之旅,让这场旅途变得有趣。
这是一场视觉气味之旅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气味,闻得到的魔法》,是一本关于气味的“营养品”。
从封面开始,《气味,闻得到的魔法》,就已经开启视觉气味之旅。跟随几位主角的脚步,从什么是气味开始了解,到进入香水的世界,再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一个接一个的话题,让这场视觉气味之旅停不下来。
选《气味,闻得到的魔法》,其实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因为自己对气味很敏感,稍有不同气味,都能引起连续不断的喷嚏。想多了解一点气味,又害怕喷嚏,那不如换种方式,跟着孩子的脚步,阅读这本《气味,闻得到的魔法》。
这是一场充满艺术性的气味之旅
收到《气味,闻得到的魔法》的第一眼,心中就很欣喜,细细回味,那大概是色彩带来的力量。
《气味,闻得到的魔法》的整体色彩,给人很舒服的感觉,从翻开的第一页,到合上书的那一刻,内心有被颜色治愈。美的事物,总是天然吸引着人类。阅读的过程,是在无形中进行美育。教育家蔡元培在《美育与人生》里,曾说“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眼前的这本《气味,闻得到的魔法》是美的,是让孩子进行美育很好的对象。
《气味,闻得到的魔法》,是一场充满艺术性的气味之旅。
这是一场带着科学性的气味之旅
这两天,我家老二在图书馆选了几本书,他表示选择其中的一本,是因为那本书中有科学知识。原来,孩子会主动去亲近带有科学知识的书籍。《气味,闻得到的魔法》,在介绍气味的相关内容外,也有介绍具体的科学知识。
了解嗅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气味触发记忆的原理
《气味,闻得到的魔法》对科学知识的介绍,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一看就懂。童书作家朱自强分享过,孩子们阅读科普绘本,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习科学的思考方式、培养科学思维”。
翻开《气味,闻得到的魔法》,在这场纸上的气味探索之旅中,让孩子们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气味,在阅读中培养科学思维。
写在结尾的话
气味,看似很平常的事,却藏着强大的感知力。看完这本《气味,闻得到的魔法》,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可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不同气味,感受气味带来的生活美感。
提升感受力,从气味开始,从了解气味有关的知识开始,从翻开《气味,闻得到的魔法》开始吧。
我是弥小木,爱阅读的85后二胎妈妈,欢迎关注,一起养娃不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