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在小的时候,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对父母(照料他们的亲人)都是完全依赖的,从生活上的照料到思想上的启蒙,都是由父母完成的,那时候父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在小小的孩子眼里,父母几乎是无所不能的,是孩子心中的电光火神。
当孩子慢慢长大,随着认知的提高,他们会发现,有些问题,父母也有解决不了的时候;
同时,他们生活圈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是必然,他们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会有老师,会结交新的朋友,父母不再是他们的全部。
种种原因,父母身上的超人光环慢慢褪去。
当孩子对父母没了崇拜,没了过度的依赖,同时那一个个的小机灵鬼心里也明镜似的清楚,父母不会抛弃他们不理时,有些家长悲催的发现,孩子和他们的关系没有那么亲密了,甚至言语中会有不耐烦,或者,是“嫌弃”。
我们被孩子疏远了。
02
昨天,有妈妈跟我交流,觉得越来越不懂孩子,挤不进他那小小的世界里去,很苦恼。
生活中有这样焦虑的父母,也不在少数,为什么我们觉得越来越难和孩子沟通呢?
其实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口头上说想了解孩子,却没有真实的付诸行动。
想要保持亲密关系的长久,最重要的是保持同步。不管是夫妻、情侣还是亲子关系的维系,就像天秤的两端,筹码不相上下才能持续平衡;
不同的是,由于孩子在年龄及心智上处于“弱势”,因为弱,需要呵护,这种“弱势”在父母面前反而会变成一种“强势”。所以在亲子关系这个天秤中,家长就需处处“迁就”他们来维持这个平衡。
如同跳交谊舞,他进的时候你得退,他退的时候你就要进,他旋转的时候你得配合旋转,这样才可以跳出一支完美舞曲。
03
想要不被孩子“排挤”在外,首先要了解他的思想。知道他最近在玩儿啥、想啥,知道他的认知到了哪一步,和他有共同语言,他才会与你交流。
我记得小茗在四岁左右的时候,有段时间老是喜欢挡住门不让大人过去。刚开始我好言好语的请求他放行,他就是不肯,哀求多次后我便没了耐心,又急着过去,刚想要发脾气,他姐姐偷偷在旁边提醒我:大姨,你说open,他就会打开。
我照做,果然开门了。
原来那段时间孩子们在看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每次遇到障碍或者关卡,都是喊“open”过关。
我不看动画片,跟不上他们的节奏,险些对他乱发脾气。
从那开始,他学习也好,玩儿也好,我都尽量的参与,一方面是更能了解他,另一方面是有了共同语言,他会觉得我和他是“一伙儿的”。
后来,他学围棋,我一直跟着学,一方面是提高自己的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在平时和他对弈一局,上课的老师和同学们我都认识,和他聊天也有了共同话题。
还有一个好处,是我当时没想到的。我现在下棋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但他现在在电脑上下棋的时候,错误的地方我可以看出来,给出的批评和建议都能有针对性,会让他有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感觉,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比较能够接受我说的观点。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交流方式,当家长批评孩子时如果不能指出关键问题,只是泛泛的批评,孩子往往会很反感,然后本能的反驳,养成了习惯,以后家长说的即使是对的,孩子也不容易接受。
04
父自我素养的提升,也是育儿路上必不可少的课题。
孩子小的时候问的问题,我们随口就能说出答案;当他长大一点后,问的问题也会越来越高深,或者越来越“离奇”,我们往往被问得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次数多了,也会降低孩子对我们的崇拜感和信任度。
小茗前段时间在听《上下五千年》,似懂非懂的听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早上刷牙时他突然问我:妈妈,管仲的好朋友是叫姜子牙吗?
当然不是啊,可是,我只知道不是姜子牙,我也忘了叫什么牙啊!
我告诉他:不是姜子牙,他们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但管仲的好朋友名字中也有个“牙”字,你现在先刷牙,刷干净后妈妈再告诉你是什么“牙”。
然后,我迅速的躲到房间里求助度娘(对自己孩子玩阴的,我这当妈的心机也是够深的啊),当我告诉他管仲的好朋友是鲍叔牙时,小茗说:妈妈,你懂好多哦。
哈哈,这个单纯孩子被我这个心机妈妈给骗了。
现在手机很方便,我们可以适当的利用网络来“江湖救急”,但是这种把戏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被拆穿,那不就尴尬了吗?所以只能偶尔为之,重要的还是要自己了解掌握,做孩子的百科全书才好。
我后来买了《史记》默默用功,小茗听到哪里我就提前看到哪里,当他问我百里奚是谁的时候,我不仅告诉他百里奚是秦穆公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还能给他讲“百里奚举于市”的典故。他听的津津有味。
其实我讲的未必有音频上面讲的好,但孩子有不懂的可以随时提问,还可以发挥想象延伸话题,增加了交流的趣味性,不仅对亲子关系的和谐有帮助,也提高了他学习历史的兴趣。
05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我们认识的人经常说话不靠谱,就像“狼来了”里面那个孩子,慢慢我们就会不信任他。
孩子对家长也是这样,如果家长经常说错,孩子就会慢慢不信任我们。
所以我们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提问,也要慎重回答,不确定的答案不要随口胡诌,不要逞能。
有时候小茗问的问题确实是我的知识盲区,我会坦白的告诉他,妈妈也不知道,我们可以一起上网查一下。
这样做一是让他知道,人无完人,学无止境;二是让他养成探索未知的习惯;三是通过上网查找这个过程,加强他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
还有就是家长要说话算话,哪怕是小事。
我们经常会随口答应孩子一些日常琐事,有时候完全是当时为了敷衍他,我也常会这样。但如果过后孩子也忘了不提便罢,他若提起来了,就要认真对待。
每次我答应小茗的事情(拉了勾的那种),都会尽量做到,因为答应的时候会权衡,做不到不会应承下来。
但还有更多的只是平时的对话中提到的,我完全没放在心上的,当被他揪住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还是会尽量做到。很多时候事情已经过去几天,无法做到,我会承认错误,然后接受惩罚(罚款)。
这样做一是让孩子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以后他犯了错误不会因为害怕承担后果而不去面对;二是让他觉得家长将不完美的一面展现给他,是对他的信任,他也会报之以信任。
06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当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之后中,便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父母不能满足时,自然就会被他“淘汰”掉。
只有当父母可以满足他的精神需求,能和他有更深层次的交流时,才能不动声色的融入到他的世界中去。
下棋的人知道,只有势均力敌才能保持趣味长久,精神上的对弈也是如此。
另外,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承认,真正的父母之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渐渐减少参与他的生活,接受他对我们的疏远。
一位英国女心理博士的话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龙应台在《目送》里也说过: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