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频 倍频 外频
主频 = 外频x倍频
外频
外频是由主板上的一个石英震荡芯片(通常叫“时钟芯片”)产生相当精确的电脉冲信号,这个电脉冲信号的频率通常称为系统时钟频率。
在计算机主板上,以CPU为主,内存和外围设备为辅,有许多设备要共同一起工作。这些设备之间的联络,数据的交换,都必须正确无误,分秒不差。因此,它们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时钟频率来做时间上的校正,协调或者参考。这个统一固定的时钟频率就是常说的外频。
外频是电脑系统的基本时钟频率,电脑中各分系统中所有不同的时钟频率都与外频相关联。
电脑中各分系统都有自己的实际工作频率(也叫时钟频率,但不叫系统时钟频率)。这个实际工作频率可能等于外频,也可能不等于外频,但都需要以外频为基础变换。而外频是由硬件决定,不可改变的。各分系统都要适应、使用这个外频。如果不适合这个外频就无法相互同步。
外频越高,可以实现的传输、运算(处理)速度也就越快。
CPU外频首先表示的就是CPU能适用的系统时钟频率。如果其与主板产生的外频不同,就无法正常工作。换句话说,一个CPU默认的外频只有一个,主板必须能支持这个外频。因此在选购主板和CPU时必须注意这一点。目前CPU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
倍频
倍频是CPU内部的倍频器提供的。在外频相同的情况下,倍频越高,CPU的主频也越高。
过去CPU的主频(内核的工作频率)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所以那时候没有明确的外频概念,一般都叫系统时钟频率(既是外频,也是主频)。后来,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系统时钟频率和CPU主频可以不断提高,但电脑的一些其它设备(如显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咋样才能在提高CPU主频的情况下,保留一个电脑其它设备能承受的外频呢?科学家弄出了一个倍频技术。使CPU主频变为外频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倍频技术使CPU可以在高频下工作,又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的频率上,两者都在适应外频的前提下,协调同步。
倍频是CPU生产厂商经过测试,测出来的该核心能达到稳定工作的最佳的倍频,然后固定了下来。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
主频
主频就是CPU内核的工作频率(又叫内部时钟频率)。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多少G,指的就是主频。
主频是外频经过倍频器提升频率得到的。目的是让CPU能够适应大数据量处理的需要,提高CPU的运算速度。从这一点上讲,主频的高低,表现了CPU处理数据的能力。
CPU的型号一向以其主频命名,随着CPU主要靠提高主频来提高速度已接近极限,现在的CPU已转向以不同技术来主导速度,主频的提高已经不是提高速度或性能的唯一手段。只要CPU高速缓存足够,加上多种性能提升的技术,如SSE,MMX,3DNow!等多媒体指令集,低主频的CPU性能也能PK高主频的CPU。
因此以主频频命名CPU型号已不能切实反映CPU的综合性能了。所以AMD后来开始用新的方法来命名它的CPU。例如:Athlon 64 3200+,其主频只有2.0GHz,但配合512K L2 Cache(二级缓存)和SSE3指令集等技术,其性能可达到过去3.2G主频的CP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