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7 栗子晨间阅读#
村民们工作日早安!愿新的一周大家都“元气满满”
今早阅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讲到了歧视。经济学看来,人不是一定理性,也不完全自私。而是建立在“稀缺”上。
有形资产是稀缺的,无形资产也是稀缺的。比如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想起前两天聊起,说为啥我排斥励志书籍?
这里给了解释,稀缺、选择、区别对待和歧视,这四个概念是一体的,有了一个就意味着有其他三个。我们的时间是稀缺的,不可避免,我们就会有选择,选择不可避免,区别对待不可避免,歧视也不可避免。凡做选择,歧视就不可避免。
我们选择了一本书,就不能看其他书,对其他书就产生了“歧视”。我们选择了一个伴侣,就对其他伴侣产生了“歧视”,我们选择花时间看电影,就对音乐会话剧产生了“歧视”。有时候为了消除歧视,又产生新的歧视,叫做逆向歧视。
歧视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偏好和信息不对称,很多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和付出成本,我们会以偏概全,这样就会容易发生错误,比如我可能会错过一本好书,错过一个可能还不错的伴侣,因为看书和了解一个陌生人都需要有成本,与我们要付出的成本相比,“歧视”也许、可能是值得的。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获取一个印象,快速做判断。(书中举了马云的例子,你也有可能会歧视“夸夸其谈”的创业者,所以不选择投资他,结果……)
错误的歧视,也有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代价。当我们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的时候,就会纵容自己的歧视习惯,当代价高的时候,我们就会节制自己的歧视习惯。比如,在高竞争环境下,我们会降低歧视,在越大越多元的城市歧视可能会越小。在越封闭的环境歧视越大。
我们的心胸宽广,不是生来就有的,不歧视别人的心态也是竞争中慢慢习得。当竞争压力大,你如果还以貌取人,还因为这或那歧视别人,你可能会找不到合作伙伴,也没有朋友,就得付出很大代价。在不需要跟人社交的工种里,歧视的产生可能也会更大,因为对他们来说付出成本小,他们可以更加特立独行,对ta工作本身没有影响,或者影响较小,就会产生更大的“歧视”。这里的“歧视”非贬义,只是一种“不选择”,或者区别对待和看法。
我们很难消除歧视,歧视未必是坏事,歧视也有它的内在原因,在激烈竞争环境中,歧视往往是有效率的。逼着别人改变歧视标准,可能会产生负面结果。
想到这里,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羡慕那些黑白分明、憎恶分明的人多半是可能他们过往处于不这么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而越包容的人也许经历过越激烈的竞争和压力,所以选择妥协和放下自己的“歧视”。
有些人灰色地带很大,有些灰色地带很小,这往往是过往生存环境教会我们的。Be nice。
辣么,生活里你最不能容忍的歧视,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