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阅读上最大的变化是习惯了看电子书,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在家里看纸质书,时间都被电子书占据了。
以前只看纸质书,翻阅书籍和书页面对面仿佛在完成一个神秘的仪式,总怀着敬畏和喜悦。也常常走进书店,那里是专为喜欢阅读的人打造的希望工程。即便没有任何买书的打算,只是走进去绕着书架走迂回一圈,走的时候也不会两手空空,几分钟的旅程也能使身心得到净化。
常常为了更好的体验和更长时间的阅读,总是在周末点上一杯咖啡,坐上将近一整天。很多人疑惑实体书店怎么还能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存,我只看到我所在的城市里,一到周末书店就挤满了人,想花钱找个位子都难。小朋友也是这里的常客,更是书店的精准客户,孩子的父母会毫不吝啬地为他们选购那些精美的类似连环画的书本,有时候还像进货一样。对我来说,消费定价三四十左右一杯的咖啡茶饮已经是我对阅读最大的敬意,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在店里买一本书。
只有几本书是在店里看完的,一般得去上几次,像约好下次再见面的朋友,意犹未尽。也有很多书刚认识就想占为己有,回到家立马激情下单。每次这样都觉得买一本书还搭了一杯咖啡的钱,但无奈看书的速度太慢。不过说到底为一本书花几十块钱还度过一天假日也不错。
在人来来往往的书店,需要目送很多人离开,心里总会想他们今天看了什么书、又获得了什么呢?也有比起外面的咖啡店更喜欢这里的氛围的人,来了只是在这里点上一杯喝的,敲敲键盘、谈点儿事亦或写作业的,一会儿就走,可能书店有它独特的魅力吧。
总喜欢在店里遇到60岁上下的人,他们身上总给人一种无名作家的错觉,书店和他们一种天生的契合度,来书店说不定是来完成某本小说的写作。说是无名作家,主要是有名的作家太少,认得出来的更少。希望这个城市有很更多作家在热爱和从事着写作这件事,无论大小。每次被这样的人多看一眼,就感觉认出了彼此,大家都是喜爱写作的人。哪怕他们不是作家,也会羡慕他们在已然黄昏的人生阶段,仍然对书怀有特别的感情,仿佛在追逐那个共同的梦想。
今年喜欢上电子书,很方便在早晚高峰进行阅读,站着坐着都不碍事,也可以挑着看很多书。看书速度慢,但也愿意慢慢看,跟看电视剧一样从不跳着看。自从习惯看电子书,在路上都不觉得焦虑,不需要关注外面世界的人和事,也不期待收到聊天软件的提醒,甚至还会无视对方的消息,书里就有够我看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