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选择的——每一次,当你认知进步之后,你就会发现“不同物种”之间的区别以及那个区别的形成原因,作为圈词文本的。
完成了圈词之后,开始写复盘,我忽然意识到正着说,只有每一次,你的认知升级之后,你才能发现不同物种的差别和形成原因。那么反着说,因为你的认知没有升级,所以你是看不到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那么你又如何证明,每次你的刻意练习是有效的呢?就是做练习之前和做练习之后,有哪些是可以明确、可以验证的有效积累的细节。
虽然抠细节,内心有些抓狂,但我这次先去圈逻辑联结词之后,发现先抓住逻辑词,就又很容易理解文中的逻辑关系,就相对容易的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是什么。
然后就开始琢磨圈词,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抓取关键词,真正感知到作者的感知,也就是说对关键词的理解,是否正确清晰,并且还要经过多方验证过的正确。
“认知”,就是头脑中有没有清晰、准备的概念或者观念。
就忽然想起了巧玉今天提到的,成甲老师说:学习上最好的方法,是“结硬寨、打呆仗”,这就是指刻意练习吧?如果把每一个概念比作一座硬寨的话,“打呆仗”就应该是沉下心来去琢磨透每一个概念,也就是说每一次的练习都是目标明确的刻意练习。
再一次意识到,自己应该好好去琢磨巧玉的出题思路以及练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刻意练习,而不是自己随便找两句来圈词。当然中间穿插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也是可以。
在模仿中动脑子琢磨,才是最有效的打呆仗。因为显然这样更费脑子,这需要你耗费一些精力去找类似的句子,进行刻意练习。
模仿就是自己去琢磨,类似笑来老师说的使用筷子的教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