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观看了刘震云老师在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访谈回放。深受感触,决定及时记录下来。
刘老师确实配得上“文坛三剑客”的称号,幽默起来又带着哲理,无论什么样的问题他都能轻松化为笑谈,这是对生活的有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足够通透的人才能做到的,而且这种风格很容易使听众把话听进去。后期场面一度控制不住,孙老师加入访谈后,刘老师一对三挑战东方甄选主场,成为首位自己主持自己访谈节目的嘉宾。董宇辉不在,嘉宾靠一己之力撑起了直播间的流量。过程中甚至开玩笑要应聘主播,企图取代董宇辉销冠的位置。但是观众们看的津津有味,纷纷表示喜欢这样娓娓道来又欢乐不断的氛围。
在整个访谈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孙老师以自身经历向刘老师提问的部分。孙老师表示在担任新东方CEO的时期里看了很多商业类、管理类和经营类的书籍,但是工作业绩还是平平,在新东方面临巨变后长时间难有起色,而今年开始增大小说类书籍的阅读量后,感觉增长了巨大的智慧,对管理工作大有助益,想请教为什么看两个月小说比看好几年的管理类书籍还通透。刘老师首先肯定了孙老师选对了书看,继而表示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的人,读小说都不是什么坏事。了解一个民族最节省成本的方式,是读这个民族的书。民族的各方面形态不同,但是族民的生活习惯,思考习惯都是一样的。从小说中,可以了解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但是人常觉得孤独不是因为和人没有沟通,而是人和话之间的沟通不顺畅,互相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即话找话有困难。话里藏着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找对了话,才能实现沟通真正的目的。
这一段访谈,我在聆听的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理解。因为不管何种场合,不论面对何种人物,最根本的目的,都需要通过沟通来实现。正如刘老师所说,五分钟能解决的事,一定能成,扯了半天、扯了三月,一定不能再谈。而商业类管理类经营类甚至是心理学类等书籍,都只是总结出规律,企业的生与死、客户的多或少、员工的来与往,有迹可循,遵循一定的方法,是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这是“术”,把经验当做手段以实现设定的目标。而小说类的书籍,通过塑造人物性格,在人物的交集里给出符合日常生活的、场景化的沟通,包括性格的塑造和对话的设置,都是对应到大众的,能反映人的基本需求,在互动中领悟需求、表达情感,最后达到目的,这是浑然天成的结果,是“道”。这就是小说的力量。
与其说是小说的力量,不如说,是文学的力量。文学从来都是有力量的。它只是讲述故事,而不急于要求读者与作者之间达成一样的共识,而是容许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对同一本小说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商业类书籍善于总结规律,旨在统一共识,甚至颇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势头。但时移世易,规律也只能适应符合条件的时刻和环境,成功也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所以孙老师看了两个月小说,反而通透了,对于经营理念更加理解,因为他懂得了发掘员工的诉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观众的需要。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吧。
以上仅为笔者个人浅见,如有偏颇,欢迎大家交流。每一次听东方甄选访谈作家,我都对文学产生多一分的兴趣,迫不及待想汲取文学的营养,以充盈我目前还匮乏的精神世界。同时,十分盼望东方甄选直播间集齐“文坛三剑客”,邀请莫言老师和余华老师前来聊一聊他们的故事。想必大放异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