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荷
校对:雅璐 向日葵
编辑:杨荷 桂香
同理他人使得我们敢于呈现自己的脆弱,平息潜在的暴力,让乏味的对话变得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传达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
生活当中,我们之所以没有空间或者没有能力去同理他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在掩饰自己的脆弱,我们要假装坚强,不敢呈现自己的脆弱。我们用自己都不太喜欢的那种很强硬的语言去表达自己,这样做会激发暴力的发生。我们看到过很多夫妻吵架,本来只是吵嘴,最后发展到动手,就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地激怒对方。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同理他人,并同时呈现出自己的脆弱,就能平息掉潜在的暴力。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的祖祖辈辈,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很大的集体性的创伤。这种创伤不是个人的,不是家族的,而是我们整个中国民族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很多不安全感。一个人越是没有安全感,就越想去控制,越想控制也就越不敢呈现自己的脆弱,这时候就容易举起拳头硬碰硬。
如果有一方能先呈现自己的脆弱,潜在的暴力就有可能被平息掉,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也会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可能是幽默风趣的对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可能了解到对方所说的“不”,了解到对方的沉默背后所传达的感受和需要。其实对方可能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他只能用沉默或者说“不”来传达他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如果没有学习过非暴力沟通,就很容易产生误解。或者即使我们学习过沟通技巧,但是当我们陷入到对与错的情绪当中,不能及时觉察到此时此刻的情绪,也难以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今天早上我们做鲜活生命的个案,就很好地印证了这句话。女儿想一个人出去旅行,妈妈担心女儿安全,但是妈妈不敢也不知道怎样呈现自己的脆弱,只是生硬地阻止女儿单独出游。通过我们和女儿的角色扮演,女儿告诉妈妈她需要信任,需要欣赏,需要爱。妈妈也说出自己需要安全感,女儿坚持一个人出游让她感到苦恼,烦躁,不耐烦,生气。当妈妈真正和自己的需要连接时,她向女儿承认,女儿比妈妈勇敢,妈妈不敢独自旅行,妈妈愿意选择相信女儿。当妈妈愿意呈现自己脆弱的时候,女儿的身体和语气都发生了变化。刚开始女儿扮演者说我不想跟你说话,我不想看见你,我想逃避、逃离。这已经切断了连接,切断了生命。切断连接是不是暴力已经发生了?虽然没有用打架的方式呈现。妈妈呈现自己的脆弱之后,女儿扮演者瞬间感觉到肩膀非常的放松,而且愿意跟妈妈交流了,也愿意跟妈妈说一说旅行途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在那一瞬间,那个心一下子就变得平静了。妈妈呈现自己脆弱的时候,妈妈自己都感动了,我也被这种心与心的连接感动了。
我们每周日早上都有鲜活生命陪伴成长课程,这个课程很有趣,也很感人。我们也因此能明白了他人沉默背后传递着不同的感受和需求,我们可以适时主动呈现自己的脆弱,而不是一味地说“不”或者保持沉默加剧紧张气氛。我们能够同理自己,也能共情他人,在同理和共情的作用下,双方的感受才能流动起来。感受流动不起来的话,双方都会很难受,很不舒服。
同理心包括同理自己,也包括同理他人。希望我们今天的分享,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别人做哪件事情你不能够理解的时候,你不知道为什么的时候,我们少想为什么,多想想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