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有用,也有副作用。
鸡汤,营养丰富,价值很高,但是不宜长期饮用,喝多了,小心营养过剩,身体不适。甚至,某些人还出现了认知幻觉,汤喝久了,认为自己也成为熬汤的人了。能够熬制这碗汤的人,其实是实验失败了很多次,才做好的。
心灵鸡汤文,同样也有这样的效果。营养价值最高的时候,是对方主动需要,同时他的嘴巴张开想喝时。否则,你把一碗真心熬制心灵鸡汤文“端”过去,其实他(他们)并没有喝,何谈效果。要想让鸡汤有效果,唯有让他(他们)与自己有相同的场景共识,相同的进步需要,缺少场景的说教,无进步的意愿,所做全是徒劳,不会有什么作用。
场景的打造是一个枯燥而持久的过程,但是很多人(老板)都缺少耐心,一味地认为他(他们)笨,或者懒,或者能力不足,或者智商有限,简单粗暴、不可抗拒地“免费赠送”、“必须接受”、“真的对你好”,一次又一次,十次又十次,百次又百次地把价值观、观点、理念塞给他(他们)。而没有从需求侧出发,很少考虑对方需不需要,想不想要,合不合适,理不理解,重不重要,文章发了一大堆、讲的口干舌燥、头晕眼花、唾沫横飞,到头来,效果不佳,甚至还有有人产生了逆反心理,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场景的打造,是一个实务的过程,就如吃面条(或米饭)一样。
面条(米饭)营养价值虽不高,但是场景共识需求低,因此可以高频食用,一日三餐,长年累月,不经意间更改了你的饮食习惯,塑造了你的味觉体系。要想让一个观点、理念、文化融入他(员工、朋友)的头脑中,把它做成鸡汤,不如做成面条(米饭),使用他能够消化的方式,高频食用,这样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里并不否认高度凝练总结生动的“鸡汤”的效果,只是对于大多数“平庸”的群众来讲,也许面条和米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鸡汤,要有,营养价值丰富,很好。
面条(米饭),营养价值一般,吃起来没负担,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这口面条(米饭)更能让我们接受。
想想,哪口鸡汤给你影响最深,是不是没啥印象?这就对了,鸡汤穿肠过,什么也没留。
什么时候最想喝鸡汤?
什么时候再吃面条(米饭)?
又有什么时候给别人端了一碗其实自己认为有用,但是对方不想喝的鸡汤?
又有什么时候想过费点心思做碗他想吃的可口的面条(米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