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书的这本是《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这是一本由斯坦福大学的公开课教案改编成的书籍。作者是美国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
听书的时间是我晚上出门饭后散步的时间,所以今天的听书笔记不是边听边写的,算是课后的回顾。
一、人生与设计
1. 在许多人眼中,人生像是工程问题,就好比完成一个进度条,建造一个房子,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在作者眼中,人生是一个设计问题,就好比一个设计师来解决问题,白纸一张无中生有,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无数种精彩的可能性。
2. 作者期望我们在寻找人生方向是不要去盲目寻找最好、最合适,应该适当运用设计师思维去创造,去思考,根据想象行动。
二、人生四步设计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8681434/11cbe6a9fc2a5e43.jpg)
1. 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设计当然需要从了解和重新定义自己开始。多维度的了解自己有助于找到自己的盲区。而在重新定义自己之外,还要定义社会环境。(人和事都要重新定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8681434/d2ee69be340acba6.jpg)
2. 《奥赛德》来源于荷马史诗(新知识点get),讲的是国王十年漂泊的故事。奥赛德机会也是就是指时间长一些的年度计划。(中国每年的两会也会点题聊一聊五年计划)
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planA之外最好要有B和C。今天看到简书友友小八文章,说为什么大公司一边在裁员,一边在招人,感觉分析的很有道理。工作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现在合同一般也是三年一签约,所以,有B和C作为备选,并对ABC都进行过思考是很重要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681434/ace834226db6d484.jpg)
3.“原型设计”这个概念是设计领域的术语,在我看来就是初稿的意思。没有一次就成功,所有的设计都是在初稿上慢慢修改而来,(就好比毕业论文也是改了好几遍的)在得到初稿之后,多次修改才是重要的。无论是向专业人士咨询,或是亲身体验,再或是去网页和论坛找找经验贴都很重要,因为避免踩雷可以减少许多时间和精力上的损失。
![](https://img.haomeiwen.com/i8681434/3f11d06e154754db.jpg)
4.第四步说的是具体实践。无论做什么or怎么做,人没有分身,只能做一个选择。每一个做出的选择选中的,都是相对的最优解。同时,选择之后不要回头。人不可能永远不失败,但是失败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被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干扰,人生是一个长程,需要我们的成长型心态。
作者提到,如果选择了X,但又回头去想“如果选择Y会有什么什么好处”,这样只会降低自己对于X的期待,导致自己对于X的不满意和执行力,没什么好处,也不能重新选择。
三、建立对于失败的免疫
1. 保持成长型心态,告诉自己许多失败都是试错而已,排除错误选项应该是一件令自己开心的事情。
2. 记录下失败的经历。对失败进行分类:A低级错误导致的失败和B自身局限导致的失败只能下次避免,C含有成长机会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宝藏所在,深度挖掘就会有收获。
个人感想:不知道是不是在疫情期间进行了个人成长方面的网课学习还是听了许多本书,感觉有的观点之间都存在迁移,原理核心一样,只是说法不同。比如一个汉堡,可能有的网课和书籍关注的是纵切面的多层次,有点关注的是横切面的牛排是否新鲜or蔬菜是否可口。
不过能够感觉到知识迁移也是成就感把,仿佛“这段我预习过”的感觉。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如设计作品一样精彩纷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