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长见识,读史增智慧。备课之余,打开《曾国藩日记》,读了几页。受益如下:
曾国藩三次改名,刚刚出生的时候叫曾宽一,20岁那年改名曾子城,曾子城比曾宽一体面,也更给力。但马上,曾国藩丢弃了这个即体面又给力的名字,重新将自己命名为曾涤生。
曾涤生这个名字,怎么听怎么别扭,缺乏力度。但曾涤生解释说,他这个名字,是有来头的,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臂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这个解释固然是合情合理,却恰恰印证了曾涤生同志的稚嫩与卖弄。
简单说来,曾涤生这个名字,因其取字生僻,缺乏公众认知度,念起来别扭,听起来没感觉,想要记住就更难。总之是行之于艰涩,偏离了大众所关注的热点区域,缺乏最基本的品牌意识。
从曾宽一到曾子诚,再曾涤生,最后成了曾国藩。一次更名,上一个层次,人生的历程也逐渐开挂。最后老师穆彰阿起的名字,听起来堂堂正正,气派非凡,带有强效的掷地有声之效果。
一个人如同一个公司,要有品牌意识,名字也要高端大气,蕴含的满满的正能量,还要琅琅上口,掷地有声。叫的响,传的远,名副其实。这样的名字一定给人带来开挂的人生。
如果时运不济,那就换个名字吧。或许就人生开挂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