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代小说写作准备-12
王僧辩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在了他最亲密的战友手下。
他太大意了,只顾如何应付外敌的压力,却完全没有防备来自后方的冷箭,这就好像走路时只顾看着地上生怕踩到狗屎,却完全没有看上面——结果头上挨了一坨五彩缤纷的鸟粪。
虽然王僧辩死了,但作为平定侯景之乱的主帅,他的历史功绩永垂史册,没人可以抹杀。
杀掉王僧辩后,陈霸先立即传檄天下:王僧辩图谋不轨,已经被我诛杀。除王氏父子外,其余人等一律不予追究。
随后,在陈霸先的安排下,萧渊明退位,十三岁的萧方智登基,改年号为绍泰,是为梁敬帝。
陈霸先则被加封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南徐州二州刺史,从此他取代了王僧辩,成为建康朝廷的实际控制人。
相比乱成一团的南方,这几年西魏在宇文泰的治理下却是国泰民安。
公元556年正月,在汉人名士卢辩等人的主持下,西魏依照周礼对官制进行了改革,设置六官。
西魏八大柱国,除花瓶元欣和已于551年去世的李虎以外,正好每人分领一职。
宇文泰被改封为太师、天官、大冢宰(相当于丞相兼吏部尚书,总领百官),李弼为太傅、地官、大司徒(相当于后来的户部尚书),赵贵为太保、春官、大宗伯(礼部尚书),独孤信为夏官、大司马(兵部尚书),于谨为秋官、大司寇(刑部尚书),侯莫陈崇为冬官、大司空(工部尚书)。
这就是后来一直沿用到清末的六部制的雏形。
公元556年十月初四,一代枭雄宇文泰与世长辞。
作为关陇集团的创始人,宇文泰虽然名声不显,但我觉得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生于乱世,起自微末,在群龙无首的危急关头被推举为武川军团领袖,其后他在与高欢的对峙中屡次以弱胜强,史书称之为“弘农建城濮之勋,沙苑有昆阳之捷”,使西魏得以在强弱悬殊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在意识到国力与东魏的巨大差距后,他在国内锐意改革,重用苏绰、卢辩等汉人文臣,实行大统改制,史书称之为“摈落魏晋,宪章古昔,修六官之废典,成一代之鸿规。德刑并用,勋贤兼叙,远安迩悦,俗阜民和”,使西魏的国力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同时,他抓住侯景之乱造成的转瞬即逝的机会,开疆拓土,南清江汉,西举巴蜀,一举使西魏的版图扩大了几乎一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