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统合三朝历制,有文王《刘法》的影子。《逸周书》中的“序”篇,言:“文王唯庶邦之多难,论典以匡谬,作《刘法》。”
可惜,此书《刘法解》已失。刘,指公刘,周人祖先,当留传下农时之法。据《史记》,舜赐后稷,而有周人。公刘为四代,逢夏朝,建“豳”。到文王,十五代,父季历,祖父古公亶父。自古公亶父,迁居岐山。
在《毛诗》中,“大雅”第五首《旱麓》,讲的就是文王前的先祖。其小序,言:“《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
今见此诗,有两个错字,即“岂弟”。《左传》有引诗句,“恺悌君子,神所劳矣”,借以指正。全诗及解析,如下: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解析:膽望周人发祥那片土地,少雨的山麓,生长着耐旱树木,先人祥和生息,怀抱大自然。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解析:传颂后稷带族人迁徙到富饶地方,黄河水从中流淌,先人祥和繁衍,好日子降临。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解析:公刘大力发展农耕,不与动物争食,先人祥和过日子,不见禽兽肆意侵扰。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解析:此后,经过几代人传承,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解析:传颂大王不愿与戎犾开战,二次迁徒到岐山,百姓自愿跟随,开荒种田,一片祥和,致力打造新天地。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解析:王季承父业,一步步扎下根,做事有条不紊,祥和依旧,追求幸福生活,永续向前发展。
显然,诗中体现出文王“受祖”,而光大意志。当然,有坎坷。商朝改夏历,就是之一,文王是怎么应对的呢?
不改商朝数字月份,而错月赋予夏历的“时训”。比如“一月”,赋予的不是季冬的“时训”,而是孟夏的“时训”。这应该是《刘法》的内容实质。如此说,文王变相恢复了夏历。
可见,周公“建子”,而对农耕、狩猎、祭祀等延用夏历,这与文王做法是一脉相承的。
很庆幸,在西汉《大戴礼记》中,寻觅到《刘法》,即《夏小正》。“夏小正”,当是篇中起头三个字。其意:以夏历时训调整商历月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