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景说说《红楼梦》里的过年。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一个,对宁国府和荣国府来说自然不例外,所以刚进入腊月,准确地说是从腊月初八——这一天我们都会喝“腊八粥”,两府里的那些主子和管事人们就早早地开始忙碌了。
作者对家族如何过春节显然记忆犹新,在第五十三回和五十四回中,花了近两万字集中笔墨描写了贾府过年全程,可谓纷繁复杂,却又一丝不乱。

事情其实也跟我们普通百姓差不多,无非是准备年货(包括压岁钱和礼物),祭祀(贾府公侯之家,还要进宫朝拜),聚餐谈天,看春节文娱节目(不过我们是通过电视和手机看视频,他们是看戏)等等。
但区别还是很大的,毕竟人家是豪门大族,尽管已渐至末世,也正如探春所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节日的仪式感那是要做足的,那些主要的环节不仅不能省略,还要搞得很隆重;一句话:必须“倍有面儿”。
就比如说,贾府南方老宅土地佃户负责人乌进孝来送年货,看那礼单,野味牲畜、山珍海货、活鸡鸭鹅、河鲜杂鱼、山珍干果、精粮糙米、各色烧炭等等,名目和数量直叫人眼花缭乱,但对于贾珍等来说,却觉得乌进孝是来“打擂台”的,意思就是这么点东西实在是不够的。按贾珍的预算,总要交个5000两银子才行,如今这么一点,“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可能有所夸张,但相对于他们庞大的开支,倒的确是不能令他满意的(这里就剥削行为给予批判)。就算他们还有从皇家那儿领春祭赏,却也只是象征性的,可能还不如还回去的多;贾珍说了,他们从光禄寺领来“恩赏”,光禄寺的那些官吏们可还惦记着他给他们的“贡”呢。
但不管怎样,年还是要过的,并且要过得热热闹闹,呈现繁盛气象。
应该说,贾珍在这个过程中,倒是较为充分地体现了贾府族长的气派和能力,可惜在做人上面,他又实在太没有底线了。
这里就看这过年的安排吧,贾珍就显得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你看他安排“年酒”,就是搞宴请,两府交结对象总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所以贾珍就特意嘱咐贾蓉去荣国府与王熙凤对接,“正月里请吃年酒的日子拟了没有。若拟定了,叫书房里明白开了单子来,咱们再请时,就不能重犯了”。

安排年货也很清楚:
这里贾珍吩咐将方才各物,留出供祖的来,将各样取了些,命贾蓉送过荣府里。然后自己留了家中所用的,余者派出等例来,一份一份地堆在月台下,命人将族中的子侄唤来与他们。
要知道,如前所述,乌进孝所进年货钟繁多,但贾珍先供祖,次两府,后亲族,安排起来清清楚。
而在向族人分配年货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足见贾珍平时也知道族中子弟好歹。他看到贾芹也来领取年货,就特意把他叫住,问“你做什么也来了?谁叫你来的?”
贾芹是谁?他就是那个由他母亲出面找王熙凤安排工作,抢了贾芸岗位的那位旁系子弟。如今他在家庙里管和尚道士。

别看贾珍给人的印象平常只知花天酒地,却也了解族中子弟的情况,当时他就说了,“一月又有你的分例外,这些和尚的分例银子都从你手里过”,就是说他手里有钱;
而这些年货,是分给“那些闲着无事的无进益的小叔叔兄弟们”的,明明有钱还要来领,那不是“太也贪了”吗?不仅如此,据贾珍掌握,贾芹还“称王称霸”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一顿训斥把贾芹骂得灰头土脸。这一回,我站贾珍。
除此之外,贾珍开宗祠,安排祭祀,整个环节明明白白,从贾母而始到重孙辈,各项程序井井有条,着实不容易。当然,还得说,尤氏和贾蓉的妻子也都是有贡献的。
宁国府是贾珍、尤氏等,荣国府的主子们当然也不会闲着,最忙的当然是王熙凤。

前面已经说了,与宁国府对接安排宴席是一大块,年货之类也少不了要她张罗,这中间,王夫人估计不用怎么动脑筋,凡事问个情况,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安慰一句“你辛苦了”就行;而李纨则给王熙凤做做帮手就差不多了。
所以还得说,王熙凤还真是一年到头连轴转,真是累了她了。
不过,说到“累”字,贾母也排在前头。别看她不用怎么动脑筋,但作为贾府最高权威的象征,哪个重要环节少得了她出场呢?她得“应付”啊!
祭祀她是领祭,宴请她是首席,待客她要陪聊,看戏她要打赏……
看起来高高在上风光无限,对老太太来说,那着实不容易;可别以为“应付”很轻松呢!相信这一点,朋友们是有体会的。
然后,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以及“三春”等姐妹们呢?她们在干什么?
她们的任务,估计就是负责享受春节的快乐了,除夕的红包和点心、元宵的灯谜和烟火。

对了,就在那一年的元宵夜宴上,宝玉和黛玉一开心,有点忘情,还出了点“事”。
宝玉给大家斟酒,斟到黛玉时,黛玉竟然递到宝玉嘴边,要他代她喝了,实在是太甜腻了,惹得王熙凤忍不住提醒宝玉“不要吃冷酒”……
这对后面宝黛关系的变化是有影响的,大家还记得吗?
今天是除夕之夜,无心多说了,祝朋友们新春愉快,身心康泰,事事顺遂!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