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妈妈生气了,看到墨宝死乞白咧得赖在妈妈身上,妈妈干什么他就跟着干什么。妈妈去厨房,他跟着去厨房,妈妈去厕所,他跟着去厕所。妈妈看手机,他也要看手机,弄得妈妈特别烦。
看到这样的场景让我大吃一惊,这不是我平时对待孩子妈妈的态度吗?
当老婆情绪烦躁的时候,我也会死气白咧得跟着老婆,寻找对话或者争吵的机会,把话说清楚,每次都被老婆说,你怎么这么贱啊。
而贱贱的状态曾经出现在很多朋友对我评价中,虽然最近几年有所改变,但在亲密关系中,我仍然使用这种方式与爱人相处。
反思一下贱贱的状态,是一种通过黏人的方式,不顾及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强迫性得发生互动关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别人明明已经反感自己的行为,还贱不唧唧得跟人死气白咧。
02
这种互动模式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呢?
可能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从行为上可以分析出,有三种主要的心理状态。
一、打破边界感。
人生气或者情绪不佳的时候,其实是告诫对方保持距离,请各自冷静。而处于人际互动关系中较弱的一方,对这种向外推的边界感是恐惧或拒绝的。
边界的设置是保持人格独立的重要因素,在关系互动中,双方如果处于较成熟的心理状态,那么无论是需要向外推边界获得独立空间的一方,还是被边界设置推向外围的一方,都会互相尊重各自的边界需求,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自己和他人以冷静和反思的机会。
而关系互动中心理状态较弱一方处于被边界的状态时,会引发战或逃的心理状态,但不论是战还是逃,行为背后的第一行动目标就打破对方树立的边界。
例如死气白咧的方式,或者丧失尊严得苦苦哀求,甚至以死相逼。
例如暴怒的方式,或者言语身体攻击的方式,甚至人身控制的方式。
所有这些方式的采用都是为了模糊边界或者打破边界,重新获得与对方的“亲密”关系。
二、寻求关注
另外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寻求关注,甚至是要求过度关注。当关系互动处于非和谐状态,可能引发的是自我的被抛弃感和被忽略感,通常我们讲安全感不足。
安全感不足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获得别人的关注,通过别人的关注从而使自己获得自己很重要的感觉,从而提升自我安全感。
举个例子,家里有妈妈的好朋友到访,妈妈忙着照顾自己的朋友,跟自己朋友喝茶聊天。而这时的安全感不足的宝宝,不断的来问妈妈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在妈妈没有回答完他第一个问题时,就迫不及待得问下一个问题,导致妈妈非常反感和无奈。
回到今天这个例子中,当对方生气时不搭理我时,我以为对方的关注点发生了转移,自己不再重要。为了重新获得重要感,我采用各种软磨硬泡,死气白咧的行为,犹如宝宝在妈妈有访客时,不停地提问问题以获得关注的行为一样,从而让自己感觉自己很重要。
当遇到被忽视感时,有时引发争吵,甚至引发暴力相向,都是成功获得关注的心理状态,因为就算是挨打也是被关注。
三、权利斗争
争吵背后有一个很隐蔽的心理状态是双方对于他人控制权的争斗,无论争吵双方是以冷漠的方式,愤怒的方式,还是哀求的方式,都是获得控制权的方式之一。
冷漠的拒绝与冷静的反思之间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是当下不发生语言交流,但冷漠的拒绝背后有控制的意思,而冷静的反思背后则是尊重的意思。
愤怒是增强力量的方式,通过力量的增大迫使对方妥协,从而获得控制感。
苦苦哀求貌似是一种妥协的方式,其实也是获得控制权的一种手段,背后的心理动机是,因为我弱所以你要让着我,我都这样了你还不听我的吗?
所以良好的人际互动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情绪,尊重对方的行为。
03
我经常采用的黏人,死气白咧,贱不唧唧的方法,都是从弱者的角度获得边界的突破,寻求对方关注,获得人际控制权。
这是通过多年家庭互动中习得的最佳保护策略,因为这样的弱者方式曾经让我获得过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因此这种策略就被保存下来,并不断的强化训练,变成了应对一切的行为方法,从而形成了部分的人格特征。
如果想改变这样的状态,首先是认知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才会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告诫自己这只是自己的惯性反应模式,真实的状态可能不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样子。
其次是鼓励自己,当自己没有应用惯性模式应对人际的时候,给自己予以奖励。可以对自己进行精神奖励,告诉自己:你真棒,你突破了自己,你成长了。或者给自己买一个小礼物,提醒自己突破了自己。
最后通过不断的觉察,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行动,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甚至改变自己性格。
使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