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译文】
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要逗留;如果同敌军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那就必须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
【感悟】
这一部分内容是《孙子兵法》中论述经过沼泽地的一般规律。
作者认为经过沼泽地的时候也要考虑军队的水源问题。实在必须要经过,必须要尽快经过不能够逗留。比如,红军长征时期在经过沼泽地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但是英勇的红军不但深通《孙子兵法》的精髓,而且灵活多变的运用《孙子兵法》的用兵原则,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各种困难,最终甩掉了围追堵截的敌军,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还有一个就是雍正的大将年羹尧,在征西北的时候也遇到了沼泽地,叛军以为有了沼泽地的阻挡,年羹尧的部队就过来不了。殊不知年羹尧早就做好了各方面的物质和训练的准备,等到自己的部队适应了沼泽地的作战情形,还是不动声色,声东击西,等叛军放松了警惕,突然发动攻击,一举消灭了叛军。
这一部分内容也照应了前面的九变篇中“绝地无留”的名句,对自己不利的地形一定要快速的通过,一刻也不能够停留。当然也要考虑敌我双方的情形。比如红军过草地的时候,对我方的情形就有利,因为我方是轻装简从,而敌方是重型武器,后勤众多,不敢轻易过草地来进行追击,而其他地方却有敌人重兵把守,利弊权衡,红军经过草地反而有利,这就是对《孙子兵法》的灵活运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