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三)

《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三)

作者: 旭日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4-02-15 13:20 被阅读0次

【原文】

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译文】

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要逗留;如果同敌军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那就必须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上对军队处置的原则。

【感悟】

这一部分内容是《孙子兵法》中论述经过沼泽地的一般规律。

作者认为经过沼泽地的时候也要考虑军队的水源问题。实在必须要经过,必须要尽快经过不能够逗留。比如,红军长征时期在经过沼泽地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但是英勇的红军不但深通《孙子兵法》的精髓,而且灵活多变的运用《孙子兵法》的用兵原则,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各种困难,最终甩掉了围追堵截的敌军,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还有一个就是雍正的大将年羹尧,在征西北的时候也遇到了沼泽地,叛军以为有了沼泽地的阻挡,年羹尧的部队就过来不了。殊不知年羹尧早就做好了各方面的物质和训练的准备,等到自己的部队适应了沼泽地的作战情形,还是不动声色,声东击西,等叛军放松了警惕,突然发动攻击,一举消灭了叛军。

这一部分内容也照应了前面的九变篇中“绝地无留”的名句,对自己不利的地形一定要快速的通过,一刻也不能够停留。当然也要考虑敌我双方的情形。比如红军过草地的时候,对我方的情形就有利,因为我方是轻装简从,而敌方是重型武器,后勤众多,不敢轻易过草地来进行追击,而其他地方却有敌人重兵把守,利弊权衡,红军经过草地反而有利,这就是对《孙子兵法》的灵活运用。

相关文章

  •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的主要原则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的主要原则 《行军》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九篇,主要论述了行军和舍营,正确的行军和舍营才能...

  • 行军禁忌、料敌34法和治军三原则:《孙子兵法-行军篇》

    行军禁忌、料敌34法和治军三原则:《孙子兵法-行军篇》 本篇读书笔记是《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第九篇:《行军篇》。前面...

  • 孙子兵法与律师思维09——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一、分类归纳思维 本篇全文都显示了分类别...

  • 孙子兵法18

    今天学习《孙子兵法》的第九篇《行军篇》,第一讲主要讲具体的行军宿营的战术守则,包括山地、河流、平原、沼泽四种地形的...

  • 《行军篇》—复盘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30讲》中用三讲来分析了《行军篇》中的重点。 1,行军和宿营方法具体行军的战术原则, 比如说在...

  • 孙子兵法行军篇摘要

    孙子兵法里的每一篇标题与内容并不是完全对应,之前的《虚实篇》与《军争篇》里面也有一些行军介绍,本文第九篇又做了详细...

  • 孙子兵法行军篇·三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 《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

  • 解构《孙子兵法》的哲学核心(三)

    本文是对孙子兵法的第三部分战时机变的整体解读,包括其中的三篇文章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 《孙子兵法》第三部分 战...

  • 《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小结

    作者:贺贺(Hope) 图片:贺贺(Hope) 行军篇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 1. 在不同环境下的驻军方式,总共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ne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