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它要求我们做“该做”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
做该做的事,而不是去做想做的事。这句话最早是在一次高中班上的分享会开始。分享人是我们班那个阳光开朗的班长。之后她也一直践行的自己的话,考研、一线城市打拼开公司等等。
任何优秀的人多不会是随心所欲的人。那些随心所欲依然可以获得称赞的人自然有自己的资源和背景。
例如窦靖童但是读过她的故事之后她除了先天优势之外,依然坚持不懈的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影响力。还有王思聪虽然家产丰厚而且贵公子气势十足。但是王思聪在游戏领域的财富增长是完全用数字说话的。
现在很多家长提倡“散养”但是有些被误解的散养也在家长中流行着。对于学校课程中国的娃毕竟还要走高考这条选拔之路。大家再怎么散也得差不多最后上个大学吧。
所以对于大多数中国家长如果没有存够足够的留学费用也不太怎么敢完全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分数还是要的。
可是对于特长学习散养就比较多见。学舞蹈、跆拳道和学习乐器中途都会有困难的地方和枯燥无味的基础练习过程。这时候也是放弃的时候。“太累了、每天练这个有什么用啊?没事学着开心就学,不开心就不去了?”你真的确定这些不是放弃的借口而是这个特长本身的原因?
如果任何一件事想去做就去不想就不去了。那先天条件必须得好。
出生在普通人家,父母唯一能为你做的,就是给你创造好一点的学习机会,让你有台阶去登上更高的山峰。那时,你看在眼里的风景才会楚楚动人。
如果你一直匍匐在命运的脚下,为生计发愁,那么,再美的景色在你眼里也是愁苦。
培养任何一项技能都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个优势项。这样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作为普通人那么被更多的选择也就意味着会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现在的素质教育对于以前的应试教育更注重人性的自由,但是每一种自由都有它的前提。素质教育更注重父母的实力,越来越多的素质教育考验着父母的能力:经济、社会地位。直接反应就是你在几线城市和在哪个片区,可以为娃提供怎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应试教育是相对公平的,如果真正拼素质教育的分数,那么估计很多家庭都会难再有机会上升。会陷在一个圈里无法脱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