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最大的谎言?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
这句话不是谎言,只不过用错了对象。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你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眼界品味,决定了你的孩子从哪里开始跑,往哪里跑,怎么跑。
我十二分的认同这个观点。
1.
父母的言传身教决定孩子的方向。
2018年,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被一个8岁的小女孩给问倒了。这个小女孩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居然能把身经百战,神一样存在的股神巴菲特给问倒呢?
小姑娘名叫达芙妮,小小年纪已是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东了,而且身价居然超过了400万人民币。
达芙妮5岁的时候,她父亲就给她读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那他的父亲是谁呢?他的父亲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有这么一位高财商的爸爸,女儿财商不高也难。
巴菲特不也同样拥有一位股票经纪人爸爸吗?
巴菲特 10 岁时就看完了家里所有关于投资的书籍,11岁就开始投资股票了,如果没有一个股票经纪人爸爸,巴菲特11岁怎么可能知道股票是什么呢?
在投资理财上,作为投资家和股票经纪人的父亲,就是达芙妮和巴菲特的起跑线,他们起点高,就是比别人跑得快。
2.
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人生起点的高度。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的母亲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拥有最高尚灵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
奥巴马的母亲,安·邓纳姆经过两次婚姻失败,并没有抱怨生活,而是不断提升自己,只用行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来感染孩子。她坚持在抚养子女的同时攻读夏威夷大学的人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作为人类学家,安的工作本身就是关注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她的博士论文长达1000页,基础是对一个印尼村庄手工业的14年观察和分析。最终在美国著名杜克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
根据奥巴马回忆到,母亲从来不给他们讲道理,很多事情都是从母亲对待事情的态度中得到感悟。她的目光远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总是在不断提升自己,而不是抱怨生活。
和奥巴马母亲安·邓纳姆熟络的人都说,奥巴马的自信、魄力和拉近不同社群的能力,以及面对强势女性能处之泰然,都反映了安·邓纳姆的影响力。
3.
董卿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爸爸马浩文就是这样一个父亲。
马浩文因被冤枉入狱,出狱后并没有消极,而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就一定能够洗刷冤屈,自已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所以,马皓文出狱后坚持上访,申诉自己的冤屈,几十年如一日。
所以,哪怕是深夜,马浩文依然坚持在昏暗的灯光下画图纸。
儿子马飞受到父亲的影响,开始努力的学习。哪怕再辛苦,哪怕有无数个想法放弃的理由,都会在第2天早上告诉自己:像爸爸一样永不认输。
整个过程,马浩文没有对儿子说过任何一句话。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马飞,什么是坚持。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
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按照那样标准去做,以身示范,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
如果说,孩子们之间真正存在着一条起跑线的话,这条线就在这里,在父母的优秀自觉性与进取意识。我们的高度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构成孩子未来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