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芬兰的初创公司“Varjo”,放出新闻说自家新产品的分辨率是现有VR设备的70倍。目前在二轮融资。
看到这个标题我是震惊的。目前主流设备的分辨率是1.2MP,高清分辨率,类似普通家用电脑。Varjo的设备号称能达到70MP。相当于将60台家用电脑显示器压缩进VR设备里。
听上去仿佛是外星科技。
虽然夸张,但是这家公司在参数上没有撒谎。他们没有什么黑科技,甚至也没什么技术突破。只是用了取巧的方式,赚足了眼球。
体验过VR设备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模糊,感觉是透过纱窗看世界。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目前主流头戴设备都没超过2K分辨率。虽然2K分辨率对家用电脑或手机来说没什么,但由于VR设备是近距离观看,要想达到“视网膜”的效果还远远不够。
该如何提升分辨率呢?硬件上提升太难,于是厂商开始往其它方向想办法。
首先介绍一个生理知识。我们的眼睛通过“视锥细胞” 辨别颜色和形状。它的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视网膜中央窝区域,直接约半毫米。所以,人眼实际清晰辨认的范围也就是视野中心1到2度角的范围。
基于这个生理特性,显卡厂Nvidia发明了一项技术,叫“注视点渲染” (foveated rendering)。简单讲就是感知你盯着屏幕上的哪个区域,然后高清渲染那个区域,草草渲染其它区域,来达到节省计算量的目的。
Varjo的概念也是基于眼睛的这个生理特性。他们想,既然现阶段无法做到屏幕分辨率大幅度提升。那我们就在视野中央区域做文章,想办法将中央的分辨率搞上去。于是,Varjo在现有VR眼镜基础上,加装两块高分辨率OLED微型显示屏,用一系列反射方式,将微型显示屏画面,叠加到现有头戴设备的画面上。
现阶段网上并没有关于此产品详细描述,也没有人试用过此产品。但基于Jin对现有消息的了解,当你用这款产品看工程图,效果大致是这样的:
2. 让高清的镜片跟着眼动,而不是一厢情愿地固定在中间。虽然有Nvidia的“注视点渲染”算法,但控制镜片的电机也要跟得上才行。Jin再重复一遍,我们的眼镜每秒动150次,视野中心要跟着我们的眼球动,才是符合所谓的生理特性。(精密机械技术突破+1)
3. 重量问题。如果你玩过VR设备,自然知道现在的VR设备其实挺重的。而Varjo的设备,刚才我们说过,其实是两套屏幕集成到一起。而两套屏幕意味着要有两套电脑来计算,还有中间负责“浓缩画面”的一系列光学镜片。嗯,这么多东西,那起码得做成一顶钢盔。
不谈舒适性,头戴设备一旦太重,还会有一个问题,就是惯性,俗称“晃荡”的感觉。当用户转头时,惯性会使设备不跟头同步运动,进而造成晕眩感。所以,重量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集成技术突破+1)
当想到Varjo还有这么三个科技树还没点开时,Jin对这个产品不看好。但Varjo的方向是正确的:分辨率是现有的VR设备的最大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令人欣喜的是,厂商们在这方面一直有突破(不像电池),三星最近还发布了比普通VR显示屏清晰一倍的新屏幕,像素密度858ppi(iphone 7为326ppi)。相信很快,我们就能正真体会到“沉浸式”的虚拟现实。
该文同时发布在公众号“设计嘿科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