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是能得够50颗星星,你答应我玩游戏好吗?”
儿子兴奋异常的声音飘进厨房。
儿子这是灵机一动,随口这么一说。
我也是灵机一动,即刻这么一做的。
但我相信,若能坚持下来,以观后效,绝对未来可期。
楼下跑步上来,已经6:55了,儿子还在床上赖着,我用往常的“亲昵叫醒起床法”——“我要咬你的小耳朵啦,咬你的小脚丫丫啦”不太灵光了。小家伙吃吃的笑着,身子在被窝里,小蚯蚓一样扭来扭去,跟我嬉戏着,一会儿小脑袋缩进去了,一会儿小脚缩进去了,就是赖着不起床。
不行,再这么腻歪下去,起床这事又得二三十分钟起步价了。
我可不想再如往常的惯例——先礼后兵,最后不得不把戒尺请出来。
别说我烦了,儿子肯定也烦了。
打开祖庆老师的《名家名篇里的写作密码(第4集)》,一看,正好15分钟的音频,就跟儿子约定好:“你要是能在这15分钟内穿好衣服,洗脸刷牙完毕,妈妈就送给你一颗星。”儿子同意了。
我接着忙我的事,不必再盯着他了。
似乎是一眨眼工夫,小家伙神清气爽的走到我跟前,得意洋洋的样子:“妈妈,我已经全干完了,小歪的故事还没讲完呢!”
吆嗬,还真是的。
“我的乖宝宝,赶紧去小黑板上给自己奖励一颗星星。”
“可是妈妈,昨天我讲课(儿子放学回来喜欢客串小老师,给他爸我俩煞有介事地讲课堂上刚学的内容)的时候,小星星都被擦掉了。”
“没关系,妈给你再拿一张干净a4纸,贴冰箱上,标注日期、姓名和事项,今天儿子早起,最棒的是在15分钟内穿衣洗漱完毕,奖励一颗星!”
看着自己名字后面的小星星,小家伙的头高高的昂着,得意地朝爸爸邀功去了。
早餐摆放完毕,我又循循善诱:
“乖儿子,要是能在15分钟内早餐结束,咱们再奖励一颗星,好吧?”
“没问题,我肯定能得到!”
于是,难得的一次早餐时不用再一次次的提醒“少会废话,赶紧吃,坐端正……”的指令了。
果然,快速结束早餐,小家伙放下饭碗,自己去冰箱旁添加小星星了。
这才有了开头跟我的商议。
对呀,他有需求就有动力,有动力这做事麻溜不磨蹭就好办了。
这不是正瞌睡的时候送来一个枕头吗?
临时插入一句,周三回老家,小家伙在车上想玩手机,各种的软磨硬泡,让我不胜其烦。
如今他用挣小星星的办法换得玩手机时间,公平交换,我乐享其成。
为了跟儿子共进退,我也在 a4纸上写上我的名字,列上“晨练30分钟”“晨读三页书”并在后面分别画上小星星。
于是乎,7点35早餐已结束,真的史无前例呢。
看到儿子趴在沙发上抠掐他电话手表的那副“尊容”,我又开始诱他上钩了:
“乖宝宝,妈妈再读三页书,你只需要读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咱们就能再挣一颗星星了,怎么样?”
“不,我不想再读了,我要玩一会儿”。
好吧,是我太心急了。那就先等等吧,能得这样两颗星并每天坚持下去,对儿子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人都说好习惯需要21天去养成,我就陪儿子一起尝试这21天的两颗星能否做到,对儿子如此,对我不更需要如此么?
单单是早起晨练和读书这两件事,我也是坚持得支离破碎的,几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有时候批评儿子“这个没做到,那个忘记了”时总觉得立场不够。
连自己都没有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己不正焉能正人?
不妨从现在起,打卡小星星,跟儿子相互监督,努力跑赢“坚持21天不遗漏”之旅,亲子互动,一起和惰性大、跟执行力差做斗争吧!
就在这一刻,我明白了,监管儿子起床吃饭这两件小事上,我之所以费了那么多的口舌,收效甚微,是因为我忘记了“身教胜于言传”这个金字招牌。
平日里煞有介事地跟别人说: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轮到自己了,单单是晚上不熬夜,“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八个字我都努力了这么久还是一片“坍塌”。
我怎能让别人信服?!
所以这小星星撬起的,不止是儿子的好习惯,更是我做好榜样的自觉,从早睡早起开始,必能带来一连串的良性反应:早起晨练,早起读书,全家早起——“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