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263:毕赵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263:毕赵

作者: 酿酒匠 | 来源:发表于2022-06-15 00:12 被阅读0次

    毕赵

    高宗至临安,问篙工二人姓名,曰:“赵立、毕胜。”高宗大喜,以为中兴可必。宋毕渐及第,赵谂居第二人。报者飞马匆匆,道旁问何人状元,报者探名纸视之曰:“毕斩赵谂。”盖三点模糊也。后赵果以谋逆伏诛。此二姓者,一以示吉兆,一以示凶征,谚所谓口头谶者,果有之耶?


    〔试注〕

    1、高宗:宋高宗赵构。

    2、临安:杭州。

    3、篙工:gāo。掌篙的船工。晋·左思《吴都赋》:“篙工檝师选自闽禺。” 唐·卢仝《蜻蜓歌》:“处处惊波喷流飞雪花,篙工檝师力且武,进寸退尺莫能度。” 宋·陆游《瞿唐行》:“千艘万舸不敢过,篙工舵师心胆破。”《老残游记》第一回:“篙工用篙子钩住大船,三人便跳将上去。”

    4、毕渐:毕渐官职不高,在宋代湖北的几位状元中影响最小,《宋史》无传。荆州潜江(今湖北潜江)人。字之进,生辰不详。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甲戌科状元。为膳部员外郎,出知荆南府事。以文学致身,刚介自立,时人以其典乡郡,荣之。宋乾德初升安远镇为潜江县,属荆湖北路。潜固江陵旧地也。渐守荆州,卒于官,墓亦在江陵界。惟状元坊、毕家楼在县治儒学东南,明万历初毁于火。今尚存其名。

    5、赵谂:(1079-1102年),渝州南部(今重庆南川、綦江一带)僚人。父亲赵庭臣,归顺朝廷,被赐姓赵。赵谂十五岁上京赶考,于元祐九年(1094年)“擢进士第二”。照此算来,赵谂十六岁就高中榜眼。

    赵谂高中进士之时,正值苏轼兄弟等元祐大臣被逐之时,苏轼先被贬惠州,不久又贬到海南岛儋州安置,苏辙也被贬至筠州。当时刚得任成都教授的赵谂对同为蜀人的苏轼兄弟及元祐党人遭遇打击十分同情,对朝廷作为十分不满,在返家省亲时与一群亲近友朋聚会中大放厥词,扬言要“清君侧”,并提出改年号为“隆兴”。当时聚会言论,说了就散,从现有资料看来,所谓“清君侧”只是文人激愤之事,并没有实际举动,只有其弟赵恢少不更事,在渝州自家宅中柱上题字“隆兴二年天章阁待制荆湖南北等路安抚使”,第二年又再题“隆兴三年随军机宜李时雍从行”。数年以后,宋徽宗继位,元祐案息,赵谂见“天下既安”也就告诫众人不要再生妄想,自己则入京受职去了。到京之后,被曾布看重,受太常博士,即请假回家探亲,该更是衣锦还乡了,不料却落入囚网。 

    赵谂正式被授予太常博士之职后,太常少卿李积中又招其为婿。正当其衣锦还乡回蜀探视父母之时,之前欲“清君侧”的聚会事件被他的一个名叫句群的学生告发,酿成为大案,赵谂回蜀即被拘押。有人又揭发他曾经对人说在返蜀途中有神人投梦,得一诗:“天锡雄材孰与戡,征西才罢又征南。冕旒端拱披龙衮,天子今年二十三。”即不但要密谋起兵以清君侧,而且还要自当天子,明目张胆要造反。

    事发狱成,家乡又有人揭发其弟赵恢在家中堂柱题字事,并将其家中题字柱头戳下送官,柱上题字更坐实了两兄弟谋反事实,判叛逆大罪。

    在判案过程中,朝中反响不一,有蜀中官员认为,蜀中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常常口出狂言,其实本无反心,刑部郎中王吉甫当时就认为,“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状。”从正史记载看,也本无任何举兵反叛之事实。但狱已成,按反叛之罪本应诛灭九族,而皇帝下诏只决斩了赵谂兄弟二人,其父赵庭臣谪贬琼州,家属分发湖广。同时,王吉甫因为在审案过程中发表了不同意见,被罢了官。当年看中赵谂的曾布也因为举荐赵谂而被谪贬。对曾布处罚决定内容是:“第求可用之才,辄荐逆谋之首。”说他只想觅求自己认为可以驱使的精明人,独断专行地举荐了一个谋反头子。曾布由此从执政的右仆射职位上被“责散官衡州安置”(后来有人认为,拉下曾布才是本案做大的关节)。

    此案后,官方认为渝州之“渝”有变动不稳定之意,因此于崇宁元年(1102年)六月“壬子,改渝州为恭州。”重庆地名于此为一大改动。(重庆政协报20190329期·苏祖斌《赵谂之殇》)

    6、毕斩赵谂:《中华印刷通史·古代篇》第七章第三节《报纸的雕版印刷》:宋代还发明了用蜂蜡和松香熔合涂布于木板之上制成的“蜡版”印刷。宋朝何薳的《春渚纪闻》记载了宋朝绍圣元年(1094年)科举过程中的一件事:“毕渐为状元,赵谂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于传报,经蜡版刻印。渐字所模,点水不着墨,传者厉声呼之:‘状元毕斩第二人赵谂!’识者皆云不详。而后谂以谋逆被诛,则是毕斩赵谂也。”这件事发生在当时的京城开封。古代人对科举十分重视,在科考结果公布之前,为了传报迅速,早有人将蜡版准备好,一经宣布,立即在蜡版上刻字、印刷。为了求速则忽视了质量,将状元毕渐中“渐”字三点水漏印了,结果出现了宣报人大声宣读“状元毕斩第二人赵谂”的奇闻,闹得人们都觉得莫明其妙。事也凑巧,后来这第二人赵谂真的因叛逆而被斩,应了宣报人按蜡版印刷的那句“状元毕斩赵谂”的错话。这件事被号称韩青老农的何薳先生记载了下来,为后世留下了宋朝曾用蜡版印刷类似于今日“号外”的小报的历史资料。宋人曾敏行《独醒杂志》有记载。

    7、口头谶:一语成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263:毕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bt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