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664382/eff744c13ecb896b.jpg)
一进小暑气温飙升,橙色高温预警真不是儿戏,像蘸了辣椒水的阳光灼烧下,仿若置身蒸笼里一般,噼里啪啦流着汗。不由得怀念起童年时农村的生活。那时的老家午间虽然也是暑热难熬,更没有空调风扇,但喜老槐绿荫蔽日可以纳凉。蝉鸣声声中,大人会在树下放张条凳午休。孩子们是睡不着的,三五成群下河港水渠了。嬉水消暑,捉鱼摸蚌,纵使晒得黑不溜秋只露两行白牙,也不肯作罢自得其中。大人们往往只会叮嘱下水安全,倒不多说,因为漫长的暑假孩子们也缺消遣,更何况还多少带回点河鲜改善生活。
江南江北水网密布,河流纵横交错,河鲜最是丰富,所以纵是嬉水游泳,孩子们总能带些回家解解馋。这其中除了偶尔误入河渠的鱼儿外,最多的当数河蚌、螺蛳和黄蚬了。河蚌肉厚、螺蛳耐吃、黄蚬味鲜。长江流域的黄蚬个头不大,约一元硬币大小,呈圆底三角形,身体饱满。壳面一圈圈明显的细密环纹带有光泽,因棕黄色、黄绿色居多,故称黄蚬。阳光下,黄蚬色彩漂亮,所以小时候喜欢养在水缸里玩。
黄蚬含有泥沙,所以当天捞回来的不能吃,要放入清水中养几天,着急的可以在盆中滴上几滴油勤换水,或是把家里的剪刀、秤砣之类的铁器放在盆中,据说也能吐沙。等它吐干净壳里面的泥沙之后,换水沥干就可以入锅烹饪了。以前吃黄蚬基本上用水一煮,加点盐就可以吃,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花样繁多的调料,吃的简单。
现在不一样了,黄蚬被奉为上等河鲜,吃法多得很。蒜蓉炒黄蚬、韭菜辣椒炒黄蚬、黄蚬蒸蛋等,还有把黄蚬的肉挑出来,单独炒着吃,也是一大美味。吃不完的黄蚬还可以晒干了做成蚬子干,留着炖汤喝十分鲜美。其中紫苏炒黄蚬更是简单美味,暑天下酒最宜。
黄蚬用清水浸泡半天,换两三次水,洗去泥沙。新摘的紫苏叶洗净,切成小段,或者摘出叶子分开用;再切点姜粒和蒜粒备用。热锅下油,先将蒜粒和姜粒爆香,然后放入洗净沥干的黄蚬和紫苏,翻炒,再加点白酒去腥,待炒到黄蚬开壳,就可以放点盐和生抽调味,也可以按自己的喜欢放点辣椒丝。全过程不加水,因为黄蚬会慢慢出水,稍煮片刻鲜香扑鼻、色彩诱人的紫苏炒黄蚬就出锅了。
凉风习习的傍晚,树下放一小桌,就一盘紫苏黄蚬三两小酒,也能不紧不慢的静看星斗。清贫却富足,想着这远去的记忆,不由得神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