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沟通中,你越界了么?

作者: 鹿姐晓桔 | 来源:发表于2020-02-10 14:27 被阅读0次

    之前写过“问题归属”理论的文,其实说的就是界限问题。

    “问题归属”理论来自于《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意思就是谁的问题谁负责。在亲子沟通过程中,谁的情绪谁负责,切忌越界。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沟通。

    很多妈妈都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因孩子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这样的“共生”在孩子幼年时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母亲在第一时间get到孩子的需求并及时响应,对于孩子的安全感、信任感的建立非常重要。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妈妈还继续和孩子“同喜同悲”,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妈妈身心疲惫,孩子迷茫不安。

    在我养育老大的过程中,我就踩过这样的坑,以至于到现在我还要花很多时间继续帮助孩子做“情绪引导”的工作。我踩这样的坑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母亲和我就是这样“共生”着过来的,只不过很多时候好像反过来了。母亲因为家庭当中的事务,因为和父亲的沟通问题,有很多情绪得不到纾解,年幼的我就充当了那个“倾听者”,我经常陪着妈妈一起哭,仿佛我不和妈妈一样想一样做就是背叛了她,不爱她。这样的成长经历让我变成了一个“同理心”很强的人,同时也让我很难成为我自己,形成了我的“讨好型”人格。我的人缘一直很好,可是我经常会觉得不开心,因为那个内在的我有很多很多的需要没有被看见,也没有得到支持。

    一直到我自己做了妻子、做了母亲,我才慢慢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和孩子、和丈夫、和公婆的沟通当中,在数不尽的冲突当中,我慢慢看到了自己的需要,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逐渐摆脱了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从一个有需求不敢表达积压了一肚子负面情绪的“怨妇”变成了一个“敢说敢做、不怕拒绝”的“悍妇”,从一个一听到孩子哭就焦虑不安的妈妈变成了一个看着孩子因为不满而大哭却纹丝不动静静看着、等着的“冷血妈妈”。

    在我转变的过程中,孩子爸功不可没,他是一个好队友。虽然他很多时候也不赞成我做一些事,但是更多的时候会默默地支持我。我们讨论过,我是那种一定要做,从做中学,哪怕会跌倒会受伤,我也要去体验的类型,而他不一样,他希望能够找到“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所以他喜欢跟我讲道理。我们之前的很多矛盾和冲突也是来源于此。经过很多次的深度沟通之后,我们慢慢看到了对方的不同,看到了彼此的真实需要,也找到共同看重的东西。

    看到了彼此的不同,明白了大家的感受和需要,夫妻之间沟通的界限慢慢地清晰起来:比如以前我会因为他熬夜看手机而生气,因为他鞋子摆得乱七八糟而生气,会因为他晾衣服皱皱巴巴而生气,现在我只是偶尔会提醒他,自己有空就自己来,实在不行就让随他去吧。他是成年人,我可以担心他、关心他、提醒他,却不可以要求他。我们是平等的,我可以提出请求,却不可以命令他、强迫他。鞋子、衣服的事情固然重要,确比不上我们的关系。他不是唯一那个可以解决问题的人,我还有其他的选择和方法。比如教育孩子这件事,我以前会因为他对孩子的态度不够温和,甚至有时简单粗暴生他的气,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和他争论对错。现在我很多时候会避开孩子,只是在聊天的时候偶尔提醒一下还可以有怎样的选择,或者我从他们的冲突中走开来,任由他们发展,毕竟那是孩子的爸爸,他不会把孩子怎么样,最不济还有我呢。

    说到亲子沟通,不得不提一下我的“血泪史”。以前我会牺牲很多自己的需要去满足孩子,甚至要求身边的人和我一样能够急孩子之所需,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搞得一家人身心疲惫,现在我更愿意花多一点时间自己和自己相处,甚至有时果断拒绝泪眼汪汪求我和他一起玩的老大,因为我想要休息,因为我想要看会儿书。以前我基本不会吼孩子,现在我时不时也会“河东狮吼”两下子,而且并不觉得心有愧疚,因为我真的是很生气很生气呀。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孩子长大了。哈哈哈!不过在带老二的过程中,我能觉察到自己和当年带老大时有很大不同,比如爷爷奶奶带她走的时候,她哇哇大哭,我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能忍受,我很清楚地明白,那是孩子的情绪,过一会就好了。想起当年爷爷来这里第一次单独带老大,当时我和孩子爸要出去开会,孩子哇哇大哭,我就去抱去安慰,爷爷因此觉得我不够信任他,当时很生气,也觉得我太惯着孩子,就在那里大声嚷嚷,我孩子哭得更大声,我更加于心不忍,于是带着娃去开会,结果闹得大家都不开心。其实孩子和妈妈分开,第一次单独和爷爷在一起,肯定会觉得不适,会害怕,会难过,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情绪,而我的过度带入让孩子的情绪被强化,也让爷爷觉得很尴尬,最后也为我的工作带来了不便,所以真的是很三败俱伤。核心问题就是“界限不清”。我可以安慰孩子,我也可以抱抱他,理解老人家的尴尬,却不可以剥夺祖孙俩互相适应的机会和过程,我越界了。

    所以,弄明白问题归属,每个人自我负责,当每一个人都能照顾好自己,又能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支持到别人,那么爱就很容易流动起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沟通中,你越界了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ca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