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作总是翻来覆去不知如何下手,这才写了86天就灵感枯竭了嘛?
按道理要每天日更1000字左右,对我来说并不困难,也很容易完成。
主要心中有个声音主导着自己迟迟不肯下笔,那就是,怎样才能写出一个比较新颖的题材?怎样让自己的写作呈现出较高的水准?一旦自己的头脑有了这种想法,写作这件事情就会有所苛求,所以迟迟难以下笔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
最大的失败不是结果不好,而是你根本就没有开始。
我们之所以会紧张就是由于对结果有所苛求,我们都是希望结果可以达到自己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害怕考试,害怕学车,害怕与陌生人交谈,本质原因就是是由于尝试陌生的领域极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失败以及失败过后的挫败感。。
所以当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之时,我们就会选择不去开始,因为内心里的阿Q精神在告诉我们,不开始就意味着不会失败。
选择不开始确实不会失败,但选择不开始也意味着你放弃了成功的可能性。
自律者 | 日更第86天——别管做得怎么样?先做了再说
你的舒适区,正在逐渐扼杀你成长的机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加轻松,惬意。
所以呢,很多人在每天忙完8个小时的工作之后尽情地“享受生活”。
看电视,刷抖音,关心“陈冠希又被人偷拍了”这些事情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下脚料。
是的这样的生活确实特别惬意。我们乖乖的躲在自己的舒适区呢,不思进取,甚至还嘲笑别人努力。
“你看那个傻子领着同样的薪水却干了比自己多三倍的活儿。”
“你看那个书呆子,每天熬夜到凌晨看那些鬼都看不懂的书,看来看去还不都是一副熊样?”
当你在嘲笑别人的同时,殊不知别人已经默默将你甩在了身后了。
一个躲在自己舒适区里的人,就好像永远躲在妈妈怀里的巨婴。
同事Y是个保守的人,他从来都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他对自己擅长的事情也只投入60%的热情。
对他来说那些拼命干活的人都是傻逼,做人干嘛要做的那么累?
对于公司培训新知识,以及上级要求做PPT,他也总是抱怨不已。
“学习这些有什么用?做这些PPT有什么用?”
正因为这样的心态,如今36岁的他,依旧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更没有一技之长。倘若离开了这份工作,他又得从事其他最基层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过着碌碌无为,不停抱怨的生活,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的不是新的领域,而是尝试新的领域带来的挫败和笨拙以及挫败和笨拙延伸出他人的冷眼与嘲笑。
每个人都高估了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存在值。其实在大部分人眼里根本就不会太在意你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谁会闲着没事做每天关心别人的过得怎样,做事情又挫败了呢?
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自己会花多少时间去关注别人的得失呢?
所以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不要害怕尝试,更不要害怕尝试之后带来的挫败与笨拙。
自律者 | 日更第86天——别管做得怎么样?先做了再说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
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一出生就能做出完美的东西,即使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也不是一出生就是天才。
在他们的字典里几乎找不到“失败”这两个字。
那些停留在历史长河中最闪耀的星星,也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错获得无数次的反馈,才逐渐拨开迷雾,瞥见真理的一小处。
那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尝试,不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呢?
所以别管做得怎么样,先做了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