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系统地接触一套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忍不住惊叹 “你看看人家!” 其实这些方法背后涉及的原理,我几乎都认识,但是博主是将自己的所学编纂成一套人人都能学会的方法体系。一本好的食谱也是这样,用简单易操作的手法,将那些你都认识却不会用的食材烹成美食,叫人只恨不早点知道。
接下来想要用几天的时间,来展开讲讲对我而言帮助最大的几种学习方法。不是把每一个方法在这里重述一遍,而是讲讲我学完这套方法之后,综合其中两节甚至更多的内容,还有在其他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得出的招式,同时综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讲讲我的感受。
一小时表格法
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可以直接看图:第1行填的是日期,第1列是早上7点到晚上23点。时间可以自行根据自己的作息进行调整。
My 1hour table
这么简单的表格有什么用?
大家想想,我们是不是经常信誓旦旦地立下flag,要苦干一个月甚至是半年,但其实这样的承诺对于任何人(或者说任何大脑)而言都是非常沉重的。
但如果是让自己只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集中,只专注于一件事情上,那就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这就是所谓《微习惯》的理念。微习惯的核心理念在于,让任务极度简单化。
当想要健身减肥的时候,如果你一下子提出太大的目标,比方说 “我每天要做100个俯卧撑” ,你的大脑通常都会被吓到,进而选择拖延,逃避。
但如果是“我今天做一个俯卧撑”呢?那你的大脑就会倾向于觉得,“这也太简单了吧。” 这种情况下,你就会更容易坚持下去,因为任务是在是太简单了,并且你在做完之后会觉得,什么嘛,干脆多做几个好了。因为任务实在是太简单了,你不仅能够成功地实现你的flag,并且还很可能超额完成,而当遇到特别疲惫,根本不想动的日子,你也可以通过只做一个俯卧撑来达成目标,获得一种成就感,而不是因为没有完成而陷入深深自的责,这样会不断地降低我们对自我的评价,损害自我效能感。
具体的做法:
在一个小时只做一件事情,同时运用 50分钟学习 + 10分钟休息的黄金工作时间法则,并在完成之后在那个时间段上打一个√。
那么接下来容许我详细分解。
什么是黄金工作时间法则呢?
员工效率检测公司DeskTime就说,他们发现最有效率的人,都能够实现有效休息。这家公司还提供了一个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黄金分割比例,也就是工作52分钟,休息17分钟。
*此处用50+10的方式,是因为这样更好计算。具体时间并非绝对,可以适当波动,适合自己就好。
50分钟学习
那么50分钟的学习时间里,应该怎样具体的安排?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峰终定律( Peak-end rule )是一个指导学习安排的利器。比方说,当你去判断一次旅行好不好玩、一个party是不是有趣、一部电影是不是精彩,你并不会把它所有的瞬间各自评分,然后求得均值,你只会把感受最深的点和最后的感受提出来,基于这两个点来做出评价。 顶点和终点对于一个事情的体验最重要,这就是峰终定律 。而且需要警惕的是,峰值体验既可以是正面的(很爽),也可以是负面的(好烦),而一个良好的终值体验,是可以覆盖掉不好的峰值体验的。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对学习感到厌烦:经常学到想吐才停止学习。这会导致我们对学习的感知,都是由无数个 “好烦啊,受不了” 的时刻组成,大脑就会将头昏脑涨、想吐的反应与学习联系在一起,你怎么可能不厌烦?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尽量地给学习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最好是在你感觉良好的时候停止学习。
作家海明威写作上也有一个技巧同样运用到这个定律(他那个时代丹尼尔卡尼曼还没有提出峰终定律):“在你写得不错而且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的时候停下来。” 这样,你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继续干就容易一些了。”
所以我们应该在学的不错的时候打住,而不是学到想吐才停止,如果你在过程中感到厌烦,那么请你在这个时候穿插学习过程中,你觉得比较愉快的部分。 如果你对于写文章开始觉得力不从心,而你又比较喜欢看文章,也就是写作过程中的输入部分,那么就在这个时候看看其他人写的相关主题的东西,参考一下看法和写法,以此来安抚自己的大脑;如果你写作的过程特别顺畅,也请不要一鼓作气地讲这种手感用完,要在你很顺畅的时候打住,这样你下次才会暗暗暗的期待下一个周期的开始。
这里打一颗自己的栗子。因为我特别喜欢说话,我也会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运用讯飞语音输入法来代替打字,这其实也是在减少我写作过程当中的阻力。而且,因为说话这个行为本身会调节各种激素,带来的激动、兴奋的情绪,这也会在改善我在写作过程当中的峰值体验。
10分钟休息
那么在这个10分钟的休息时间里,应该做什么呢?
科学作家丹尼尔·平克在他的书《时机管理》中,给出了一下的这些建议:
-
动起来比坐着有效。平克引用一项研究说,每小时走5分钟,能够改善一整天的情绪,并且减少人的疲劳感。而且,这些微型运动比专门散步30分钟更有效。
-
社交比独处有效。这条原则的意思是,社交休息,也就是跟同事一起闲聊,谈论工作之外的事情,比吃零食、在网上闲逛等方式更能有效减轻压力和改善情绪。
-
户外散步比待在室内有效。在户外散步的人能够更好地恢复情绪。即使不能到户外,望着窗外的大自然也比盯着墙壁要好。
-
彻底放空要比思绪万千有效。很多人会认为回复微信、刷社交网络、跟人聊聊工作也是休息,但是更有效的方式是,彻底放空,更佳的做法是:冥想。*详细的冥想方法可以点这里。
关于打√
至于为什么要打勾,这就涉及到自我效能感理论了。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他给出的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 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 。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班杜拉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技术。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而人应该如何建立自我效能感呢?
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积累过去的成功经验,来获得一种我能行的自信。这种 “我能行” 的自信在一个一个打✓的动作中,以及回顾我们过去打过的✓的过程中,建立起来了,如此你才会获得想继续重复下去的动力。
所以,不要小看这些✓,它们是学习成果的可视化,是自我效能感的基石。
明天讲继续讲讲关于在一天中进行这个50+10的周期本身的一些门道,比方说,在不同的周期应该如何安排学习内容?如何运用上瘾模型,来让自己对进行1小时表格法上瘾?
最后放上自己上一周尝试一小时表格法的成果,真的是成就感满满啦。
tips:可以在表格上添加自己的各种ddl或者任务,顺便作为周历来使用~
tips:可以在表格上添加自己的各种ddl或者任务,顺便作为周历来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