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萨孟武先生的《<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一书中的《比丘国国王要取小儿心肝为药引子》一节和《凤仙郡三年亢旱》开头部分颇有感触。
其中,《比起国国王要取小儿心肝为药引子》一节中,萨先生首先指出中国古代时人民之于君主就像土地之于地主,为帝王的私有财产,实际上,帝王的财产是其所拥有的大量土地,而人民生活在其的土地之上故为其财物。而主人对于器物往往都用随意支配的权利。因此,当暴君出现时,人民或因惧怕君主的强权迫害,亦或由于对于生活安平的追求不愿去惹是生非,就只好听命于暴政的实施。人民顺服于这种暴政时,所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东汉末年,五代十国,南宋……哪个不是如此?
且看中国古代的相关思想,孔子说:“为政在人”,孟子又说:“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这些话看似都十分有道理,然而他们都没有指出最关键的一点,即如何去选出这样一个“人”,又或是“贤者,能者”?儒家思想所赞扬的,尤其是孔子,周朝传统还有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其中要点在于选出了舜、禹、汤武,周文周武这样的圣贤之人,百姓方得安生。但纵观历史,往往这种贤者数百年才得一见,颇为稀少,因此这种思想无法解决传位于不恰之人的后果。
再说法家韩非子提出的“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有这类似的问题。法家提出的思想束缚了君主与人臣,考虑较为周全。但且不说约法三章,不令官员与犯人有私心驱动的利己交易如何之难(毕竟人人都有私欲),法家同样无法指出怎样才能在君主和大臣们无法干涉的情况下制定并公平公正地实施法律,所谓君主专制制度正使得这样的规则遭到破坏,令其胎死腹中。
西方有民主的思想,其基垫在于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于亚里士多德和鲍里贝士的思想沉淀,发酵于黑暗的中世纪,并最终呈现在文艺复兴当中,然而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君主专制,并没有民主的思想。这并不是说西方的政治制度优越,萨孟武先生那个时代或许无法看清其本质,但就今朝来看,西方之腐朽自不必说了,但单论民主这一思想仍然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下回再说《凤仙郡三年亢旱》开头的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