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只要一想到过年,穿新衣,放鞭炮,要吃垂涎已久的美食,十足的兴奋和喜悦,就会溢满整个心田。
想到过年时的老屋,它装着许多熟悉的人和一成不变的惦念。母亲忙里忙外,蒸馒头,包饺子,大扫除。父亲则进进出出,一刻不得闲。一会儿去集市上采购,一会儿去邻居家帮忙杀猪宰羊。忙得顾不上说话,顾不上喝水,总是笑呵呵地进进出出。于是,乡村赶集的回忆就冲入脑海,虽说在农村,但凡家里来了贵客、办大事都要赶集,但唯有过年让赶集充满了仪式感。一个村子的老少相约集市,瑟瑟的北风也都成为浓烈的生活意趣。
团圆饭提前两三天就在忙碌,父母的笑容花期尤长,串门儿的邻里亲戚有着说不完的话,举杯换盏庆祝年复一年的团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每年一到腊月二十三,村里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二十三,俗称“小年”,不仅要吃饺子,还要给灶火爷用糖瓜上贡。据说这天灶火爷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禀告每家的情况。吃了糖瓜,让他嘴里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说好话,以讨来年越过越甜。
小时候扫房子总是显得特别隆重,屋里大大小小的家具,杂物都要搬到院子里,然后用绑在长竹竿上的笤帚,把屋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通通扫上一遍。窗户不大,但也要擦的窗明几净。忙碌了一天,家里也被打扫的焕然一新。晚上躺在晒了一天的被褥里,有一丝甜甜的太阳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家里每年过年都要杀猪。一大清早,在叔叔伯伯的帮助下,把养了一年的猪,五花大绑的装在小排车上。大街上杀猪的铺子早已排上了长队,大人小孩围在一起。到处散发着节日的喜庆。
小孩子们,总是叽叽喳喳得跑来跑去,兴致勃勃得接受母亲任何差遣,吩咐做什么,一点不打折扣,认认真真完成,然后扯着嗓子喊:“妈,活儿干完了,然后干啥?”
忙忙碌碌间便到了大年三十,人们张灯结彩,挂春联、贴福字,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
过年的新衣服早早便放在了枕头边上,临睡前总不忘叮嘱父母,一定要早点喊我们起床拜年。虽然那时的压岁钱很少,也就一块两块的,却可以让我们这些孩童高兴好多天。因为终于可以去小卖部买自己心仪已久的玩具和零食了。
年三十晚跨年的那一刻就会响起的鞭炮声,那是小时候过年在农村天天和小伙伴们去放鞭炮,晚上放烟花,点蜡烛灯笼,满村乱跑!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吃着饺子,看着春晚,一家人团圆在一起是过年最热闹的地方。
小时候就是感觉年味十足,那些久久不能满足的欲望,被片刻满足。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已变成记忆里的碎纸片。当满足了大多数的时候,就见奇不奇了,也就没有了年味的感觉。
风雪又一年,回家过个年,回家的你,还是否是往昔那个少年?
网友评论